译文:我已经流落在巴山蜀水三年了,到现在还是穿着青色布衣在天涯漂泊,身上沾满了旅途的尘土,行军的命运还未确定。我像是瀼水渡口上的浮云,忧愁如瞿塘峡关中的春草,除去了又会重新生长。
每年的春天,都有美味的春盘和醇香的春酒,一到立春这一天,我会戴上旛胜于头上,痛饮一番,喝到在夕阳下醉倒。人间的众生都已经长大一岁,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衰老。
注释:木兰花:词牌名,与“玉楼春”格式相同。
立春:中国传统历法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逢节于上一年的岁尾,而习惯上已经把它当作春季的开始。
巴山:即大巴山,绵亘于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脉,经常用以代指四川。
青衫:古代低级文职官员的服色。
西瀼(ràng):水名,在重庆。东西瀼水,流经夔(kuí)州;瞿塘关也在夔州东南。这里用西瀼代指夔州。
瞿唐:即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其北岸就是夔州。夔州东南江边有关隘,称“江关”,亦名“瞿唐关”。春盘春酒:谓立春日的应节饮馔。传统风俗,立春日当食春饼、生菜,称为“春盘”。
旛(fān):即幡,是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本为宋时习俗,取喜庆之意。判:此处与“拚(pàn)”同义,犹今口语之“豁出去”。
《木兰花·立春日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的岁末立春之时。当时,陆游已经四十七岁,担任四川夔州的通判职务。在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被贬黜出京城,被派往镇江担任通判。两年后,他被调任为隆兴通判,再过一年,他被免职回到家乡,并选择在镜湖边居住。经过三年的时间,陆游才被重新起用,被派往夔州继续担任通判职务。 《木兰花·立春日作》创作背景详情»
陆Unable to read data from the transport connection: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木兰花·立春日作》赏析详情»
《立春》是陆游的一首词作,通过描写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词的上片以抑郁潦倒的情感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无门的愤懑之情。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流落天涯的形象,通过描述青衫破尽、尘满帽等细节,展现了自己的穷困潦倒。接下来的几句以浮云飘流和春草刬去还生来比喻自己的身世和愁苦,通过西瀼渡头和瞿塘关上的景色来衬托自己的心境。这四句词语简练,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抑郁和痛苦。
下片则以立春为切入点,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象征着吉庆。然而,作者却戴上银旛,用浊酒一杯家万里来表达自己的不平常之意。这里作者借酒消愁,逢场作戏,但内心却是伤感的。最后的结尾处,作者表面上说不是他一人偏老,实际上是感叹时光的虚度。这种写法通过推开一层、透过一层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悲哀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词上下片都是写心底抑郁之情,但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情感和境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立意新颖,设色雅致,构思独特,情感含蓄,展现了陆游独特的词人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木兰花·立春日作》赏析二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