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由于没有人引荐,你只好遁迹云林,远离争名逐利的市朝,结果门庭冷落,径路上杂草丛生。
注释:无媒:没有引荐的人,比喻进身无路。
径路:小路。
萧萧:萧条、寂静,冷落凄清的样子。
云林:高入云中的山林,这里指隐者隐居之处。
市朝: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
公道:公平,公正。
贵人:显贵的人。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遁迹(dùn jì):隐居,躲避。
争名逐利(zhēng míng zhú lì):争夺名利。
门庭冷落(mén tíng lěng luò):门户冷清,没有人来往。
径路(jìng lù):小路,小径。
杂草丛生(zá cǎo cóng shēng):杂草茂盛。
公伯(gōng bó):尊称。
王侯(wáng hóu):指贵族、显贵的人。
例外(lì wài):没有例外的意思。
《送隐者一绝》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以隐者为主题,通过描绘隐者的居所和处境,表达了对隐者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中的“无媒”一词引用了《韩诗外传》中的典故,指出隐者因缺乏人推荐而无法在社会上发挥作用。隐者的居所荒凉冷落,草木丛生,暗示他们远离尘嚣,安于寂静的生活。诗人对隐者的清心寡欲、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表示钦羡和称颂。
接下来的两句以白发为象征,表达了隐者因为社会压抑而产生的忧愁。诗人认为隐者之所以白发苍苍,是因为他们怀才不遇,受到社会势力的扼杀。诗人与隐者有着相同的见解,对社会的不公正表示痛恨,并呼吁世间公道。诗中的“唯”字暗示了除了白发之外,世间再没有公道可言。诗人对社会不公正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他的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的节奏和语势随着情感的流动和意绪的变化而变化。前两句平和舒缓,如同静静的溪流;后两句激荡喷涌,如同滔滔的江潮。诗人的批判之锋直指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公道,表达了他的警动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憎爱分明、痛快淋漓的写作风格。
《送隐者一绝》赏析详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人。为了与同为杜姓的杜甫区分,人们常称他为“小杜”。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双璧。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因此后世常称他为“杜樊川”。他的作品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细腻,以描写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杜牧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等。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关于杜牧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历史记载,他生于公元803年,但死亡的确切时间并没有记录下来。根据推测,他大约在852年左右去世。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和具体情况,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婉约派的作品闻名于世。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但他的诗歌作品仍然被后人广泛传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