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仲子》原文赏析

  • jiāng
    zhòng
  • [
    xiān
    qín
    ]
    míng
  • jiāng
    zhòng
    zhé
    shù
    gǎn
    zhī
    weì
    zhòng
    huái
    怀
    zhī
    yán
    weì
  • jiāng
    zhòng
    qiáng
    zhé
    shù
    sāng
    gǎn
    zhī
    weì
    zhū
    xiōng
    zhòng
    huái
    怀
    zhū
    xiōng
    zhī
    yán
    weì
  • jiāng
    zhòng
    yuán
    zhé
    shù
    tán
    gǎn
    zhī
    weì
    rén
    zhī
    duō
    yán
    zhòng
    huái
    怀
    rén
    zhī
    duō
    yán
    weì

原文: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相关标签:诗经爱情民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仲子哥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听我言,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人毁谗。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注释:
将(qiāng):愿,请。一说发语词。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称“仲”。
逾:翻越。里,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越过里墙。
杞(qǐ):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
爱:吝惜。
怀:思念。
檀:木名,常绿乔木。一名“紫檀”。 《将仲子》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对郑庄公的讽刺,但这种观点在后来的学者中并不被广泛接受。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这是一种淫奔之辞,但清代的姚际恒和方玉润都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反驳。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首诗是一位热恋中的少女在旧礼教的束缚下,以婉转的方式请求情人不要前来相会的情诗。

根据现代学者的观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理解为一种禁锢与自由的对立。在古代的礼教体系中,女性被要求遵守严格的规范和道德准则,她们的行为和言辞都受到限制。然而,这位少女却深深地爱上了一个人,她渴望与情人相会,但又因为礼教的束缚而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为了绕开这种束缚,少女选择了一种婉转的方式来表达她的心声。她用诗歌的形式,通过含蓄而细腻的语言,请求情人不要前来相会。她希望情人能够理解她的处境,尊重她的选择,并且保持距离。这首诗充满了少女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她对自由和真爱的渴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束缚,同时也展现了少女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它揭示了旧礼教对女性的限制和压抑,以及女性在这种限制下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渴望。这首诗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社会制度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将仲子》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郑风·将仲子》是一首描写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青年女子畏惧和矛盾心理的诗歌。诗中通过女主人公的呼告和内心表白,展现了她在面对父母和社会压力时的挣扎和困惑。

首章开头的呼告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初听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细品味后不禁会莞尔一笑。诗行中透露出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的情景。男子提出要翻墙过园来见面的方案,但女子却因为担心被父母和国人轻视和斥责而感到害怕。她在呼告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坚决不同意的态度。这呼告既温婉又坚决,通过“将”字传达了女子内心的情感,而“无”字则表明了她的坚决态度。如果读者深入思考,还能想象到女主人公因为焦虑而苍白的面容,以及男子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女主人公的拒绝也让男子感到失望,诗中随之出现了一段内心的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段表白通过反问句的形式展现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和担忧。她担心男子会误解她的求告,因此赶紧解释说:“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她并不是吝啬杞树,只是害怕父母知道。尽管她爱着男子,却不能让他翻墙过来,这是她迫不得已的选择。这段表白中的“畏”字表达了她对父母的斥责,展现了她的胆战心惊。然而,男子并没有完全绝望。“仲可怀也”这三句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担心,但她每天都在想着他,只是父母的斥责让她害怕。这段表白充满了言辞绮丽和情感交流,既是安慰,又是求助,生动地描绘了热恋中少女的痴情和担忧。

第二、三两章初看似乎是对首章的重复,实际上是情感表达上的递进。从女主人公的呼告“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再到“无逾我室”,每一次的重复都加深了她的担忧和矛盾心理。她不仅担心被父母发现,还担心被人看到,最终甚至担心被男子看到。这种递进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通过《郑风·将仲子》,我们可以感受到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对青年女子的压迫和限制。女主人公在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下,面临着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她既痴情又担忧,通过呼告和内心表白,展现了她的坚定和无奈。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情感交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以及青年女子在这种压力下的内心世界。 《将仲子》鉴赏详情»

猜您喜欢

有所思

两汉 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四愁诗

两汉 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女曰鸡鸣

先秦 佚名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