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详情»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选取的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的十条语录。这些语录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呈现,每一则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分为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
第一则强调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热爱学习并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述了学习方法,强调了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强调了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复习的作用。
第四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明好学和虚心求教的可贵,强调了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要求人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并强调了随时反省自己的重要性。
第七则强调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并且要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强调了个人修养,提醒人们怀有抱负就应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要求人们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保持坚贞不屈的品质。
第十则强调了学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十则语录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它们是《论语》中的精华,对于我们的学习、态度和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论语十则》逐则注解详情»
“乐”是一个多音字,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含义,它可以读作yuè、lè或yào。
首先,作为名词时,它表示“音乐、乐器、乐工”等,读作yuè。例如,我们常说的音乐就是指“乐”,读作yuè。
其次,作为形容词时,它表示“喜悦、快乐”,读作lè。例如,当我们感到开心、愉快的时候,可以用“乐”来形容我们的心情,读作lè。
最后,作为动词时,它表示“喜爱、喜欢”,读作yào。例如,在《论语 雍也》篇中有一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的“乐”表示对水和山的喜爱,读作yào。
总结起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含义,“乐”可以读作yuè、lè或yào。
《论语十则》“乐”的解释详情»
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
在古代,人们常常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中的“时”。而在现代,我们则将“时”解释为时间的意思。
古代的“习”意味着复习,也就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而在今天,“习”则指的是学习新知识。
古代,“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表示每一天。而现代,“日”则指的是一天的意思。
古代的“三”是一个泛指,表示多数或虚数。而在现代,“三”则是一个具体的数词,表示数字3。
古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的“信”意味着真诚和诚实。而在现代,“信”则表示相信的意思。
古代,“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旧的知识。而在现代,“故”则表示过去的或老的意思(这里的古义变成了今义,意思扩大了范围)。
古代,“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善者”表示优点。而在现代,“善者”则指的是善良的人。
古代,“从”意味着跟从(学习)。而在现代,“从”则表示跟从的意思(这里的古义变成了今义,意思扩大了范围)。
古代,“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表示凭借的意思。而在现代,“可以”则表示可能或许可的意思。
《论语十则》古今异义详情»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只传授而不学习,是不行的。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这句话的意思是选择别人的优点并向他们学习。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贤人就要思考如何与他们并肩前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历了严寒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柏树的坚韧。
《论语十则》词类活用详情»
不亦悦乎:“悦”通“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是智也:“智”通“智”,聪明,智慧。
诲汝智之乎:“汝”通:“汝”,你。
《论语十则》通假字详情»
(1)判断句:
是知也。
(2)省略句:
1. 可以为师矣。
2.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则》特殊句式详情»
The input does not contain any JSON tokens. Expected the input to start with a valid JSON token when isFinalBlock is true. Path: $ | LineNumber: 0 | BytePositionInLine: 0. 《论语十则》赏析详情»
不亦乐乎: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大自然的万物都在欢快地生长,我看着花儿绽放,鸟儿欢唱,心中不禁感到不亦乐乎。
死而后已:这位科学家为了探索未知的领域,奋斗了一生,直到临终前都没有停止过。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有在完成自己的责任之后,才能真正停止。
温故知新: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需要回顾过去的知识,通过温故而知新。只有通过回忆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要承担起重大的责任,经历长期的奋斗,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力量。
择善而从: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应该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和成长。
见贤思齐:当我们遇到德才兼备的人时,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和他一样。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看齐,不断提升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益,不要强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给别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
岁寒松柏:在严寒的冬天里,松树依然挺立在寒风中,不屈不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们明白在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应该保持高尚的品质和节操。
三省吾身:每天,我们都应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人。
《论语十则》所涉成语详情»
知:(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知:(2)明白(诲女知之乎)。
知:(3)是知也(通“智”,智慧)。
而:(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而:(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而:(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而:(4)递进连词。
而:(5)修饰连词。
而:(6)因果连词。
之:(1)代词。
之:(2)助词。
之:(3)语气词。
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信: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信:③谓为信然:确实。
信: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道: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士: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故: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故: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故:④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论语十则》一词多义详情»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