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那大风呼啸起来旗带飘荡,那车儿飞奔起来辚辚作响。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心里陡然涌起无尽的忧伤。
那大风呼啸而来左右回旋,那车儿飞奔起来轱辘响转。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我心里无尽悲伤好不凄然。
哪位妙手烹制鲜美的河鲤?我愿为他当助手洗净锅底。哪位朋友准备西归故乡去?为我捎回一切安好的讯息。
注释:
桧(kuài)风:即桧地的乐调。桧地在今河南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匪(bǐ)风:那风。匪,通“彼”,那。
发:犹“发发”,风吹声。
偈(jié):疾驰貌。
周道:大道。
怛(dá):痛苦,悲伤。
飘:飘风,旋风。这里指风势疾速回旋的样子。
嘌(piāo):轻快貌。
吊:悲伤。
亨(pēng):通“烹”,煮。
溉:旧说释洗。闻一多《风诗类钞》则以为溉通“摡”,“摡同乞,给予也”。釜:锅子。鬵(xín):大锅。
怀:遗,带给。好音:平安的消息。
《匪风》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一直以来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在桧邦国家政治混乱、人民忧虑祸患的时候创作的,诗人思考着周朝的治理之道。郑笺则认为,“周道”指的是周朝的政令。朱熹将这首诗解读为一首怀念周朝政治的抒情诗。而现代学者则更多地将其解释为游子或役夫思乡的诗篇。 《匪风》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环境描写和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诗的前两章字句相似,重复了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感受。诗人描述了风呼呼地刮着,车儿飞快地跑着的景象,同时回望远去的大道,心中不禁涌起悲伤之情。诗人滞留在东土,站在大道旁,看着车马急驰而过,触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的心随着车辆的急驰飞向西方,但车过之后,留下了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车走了而人却未能离去。风和车的速度,他人已经回归,而他却无法回家,形成了多层对比。诗中的“顾瞻周道”描绘了诗人徘徊无奈的情景。此时,诗人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中心怛兮”,“中心吊兮”。这种声音如同急管繁弦,反映了诗人思乡的急切心态。
第三章的句法突然变化,以“谁能”两句起兴,表达了诗人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接着,诗人写道自己无法回家,只能托西归者捎信回家,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办法。然而,这个办法也未必能实现,“谁能”、“谁将”都是疑问和希望之词,还没有确定下来。诗人并没有描述自己思乡的强烈渴望和旅途中的苦闷,反而用“好音”来慰问亲友,表达了他深深的情感。
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一章“谁能享鱼?溉之釜鬵”是用来概括使国家政治恢复到先祖时代的政治方法的,可以与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相联系来理解。
《匪风》鉴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