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谁说你们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谁说你们没有牛?七尺高的有九十。你的羊群到来时,只见羊角齐簇集。你的牛群到来时,只见牛耳摆动急。
有的奔跑下高丘,有的池边把水喝,有的睡着有的醒。你到这里来放牧,披戴蓑衣与斗笠,有时背着干粮饼。牛羊毛色三十种,牺牲足够祀神灵。
你到这里来放牧,边伐细柴与粗薪,边猎雌雄天上禽。你的羊群到来时,羊儿小心紧随行,不走失也不散群。只要轻轻一挥手,全都跃登满坡顶。
牧人悠悠做个梦,梦里蝗虫化作鱼,旗画龟蛇变为鹰。请来太卜占此梦:蝗虫化鱼是吉兆,预示来年丰收庆;龟蛇变鹰是佳征,预示家庭添人丁。
注释:
尔:指放牧牛羊者。
三百:与下文“九十”均为虚指,形容牛羊众多。维:为。
犉(rún):大牛,牛生七尺曰“犉”。
思:语助词。
濈(jí)濈:一作“戢戢”,群角聚集貌。
湿湿:摇动的样子。
阿(ē):丘陵。
讹(é):同“吪”,动,醒。
牧:放牧。
何:同“荷”,负,戴。蓑(suō):草制雨衣。
餱(hóu):干粮。
物:毛色。
牲:牺牲,用以祭祀的牲畜。具:备。
以:取。薪:粗柴。蒸:细柴。
雌雄:“飞曰雌雄”,此句言猎取飞禽。
矜(jīn)矜:小心翼翼。兢(jīng)兢:谨慎紧随貌,指羊怕失群。
骞(qiān):损失,此指走失。崩:散乱。
麾(huī):挥。肱(ɡōnɡ):手臂。
毕:全。既:尽。升:登。
众:蝗虫。古人以为蝗虫可化为鱼,旱则为蝗,风调雨顺则化鱼。
旐(zhào):画有龟蛇的旗,人口少的郊县所建。旟(yǔ):画有鹰隼的旗,人口众多的州所建。
大人:太卜之类官。占:占梦,解说梦之吉凶。
溱(zhēn)溱:同“
《无羊》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歌描述了牛羊繁盛的景象,旧时的传说中似乎没有争议。然而,《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在宣王中兴时期的“考牧”之作,但这也未必可信。诗歌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位熟悉放牧生活的文士,诗中的“尔”指的是为贵族放牧牛羊的劳动者。 《无羊》创作背景详情»
牛羊纷纷跃起,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种巧妙的写法,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放牧的喜悦和牛羊的活力。
第四章以“牧人之歌”为主题,描绘了牧人在放牧过程中的欢乐心情。牧人高歌着,声音回荡在山谷间,牛羊也似乎被这欢快的歌声所感染,纷纷跳跃起来。诗人运用了“骤然”、“腾腾”等形容词,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歌声的激昂和牛羊的活力。整个场景充满了欢乐和活力,读者仿佛能够听到牧人的歌声和牛羊的欢叫声。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放牧的壮丽景象和牧人的技艺。诗人通过对牛羊和牧人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劳动的敬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能够亲身置身于放牧的场景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让人对大自然和劳动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无羊》鉴赏详情»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
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