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鲜花盛开多辉煌,叶子茂盛绿苍苍。遇见这位贤君子,我的心情真舒畅。我的心情真舒畅,因有美誉大家享。
鲜花盛开多辉煌,怒放黄花多鲜亮。遇见这位贤君子,才华横溢有教养。才华横溢有教养,因此喜庆事儿降。
鲜花盛开多辉煌,有的白色有的黄。遇见这位贤君子,驾着四马气昂扬。驾着四马气昂扬,六根缰绳闪着光。
左边有人来辅佐,君子应付很适宜。右边有人来相佑,君子发挥有余地。只因君子有其长,所以祖业能承继。
注释:
裳(cháng)裳:“堂堂”之假借,花鲜明美盛的样子。华(huā):花。
湑(xǔ):叶子茂盛的样子。
觏(gòu):遇见。之子:此人。
写:通“泻”,心情舒畅。《毛传》:“输写其心也。”是说心中话都倾吐出来,忧愁消除,心情舒畅。
是以:因此。誉处:指君臣处于美好的声誉之中。《孔疏》:“君臣相得,是以有声誉之美而处之兮。”一说“誉”通“豫”,安乐。
芸其:即“芸芸”,花色彩浓艳的样子。
章:文章,指其人有教养,有才华。一说为“纹章”,服饰文采。
骆:黑鬃黑尾的白马。
六辔(pèi):六条缰绳。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
左:和下文的“右”,指左右辅弼,君子的帮手。
君子:指前所言“之子”。一说指古之明王。宜:安定。
有:取。意为取用他们。
似:当为“嗣”之假借,继承。
《裳裳者华》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诗歌,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解释有所不同。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周王赞美诸侯的诗歌。《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刺幽王的。在古代,当仕者世代享有禄位时,小人在位时会谗谄进取,贤者被弃,功臣也被遗忘。朱熹的《诗集传》认为这首诗是天子称赞诸侯的辞章。而魏源的《诗古微》则认为这首诗是在东都朝廷所作。 《裳裳者华》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共分为四章,每章六句。前三章的结构相似,都是在写花的盛景,展现了花繁叶茂的美景,同时也烘托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欢乐。首章中,诗人没有详细描写“之子”的外貌,而是写了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了内心的愉悦。第二章则通过描写“之子”的服饰来赞美他,因为在古代,服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诗人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在第三章中写了“之子”车马的盛况,展现了他的气派和风光。通过这样的叙述方式,诗人展现了欢快的情感。
然而,如果诗就此结束,情感会显得过于浅薄,也缺乏雅诗应有的平和和理性。因此,诗的第四章在节奏和用韵上变得更加缓和,通过“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来赞美君子的品性和才能。有了这样的歌颂,前面三章的赞美就有了理性的依据。最后两句总结了全篇,赞美君子的内外兼美,以平和安详作为结尾。
整首诗以花的盛开为起点,赞美了人物的美丽,节奏变化有序,结构紧凑,读起来充满了兴趣,而且没有阿谀之感,确实是一首轻松欢快又不失稳重的雅诗。
《裳裳者华》鉴赏详情»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
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