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

  • shí
    cóng
    jūn
    xíng
    /
    shí
    cóng
    jūn
    zhēng
  • [
    liǎng
    hàn
    ]
    míng
  • shí
    cóng
    jūn
    zhēng
    shí
    shǐ
    guī
  • dào
    féng
    xiāng
    rén
    jiā
    zhōng
    yǒu
    ā
    shuí
  • yáo
    kàn
    shì
    jūn
    jiā
    sōng
    bǎi
    zhǒ
    leì
    leì
  • cóng
    gǒu
    dòu
    cóng
    liáng
    shàng
    feī
  • zhōng
    tíng
    shēng
    jǐng
    shàng
    shēng
    kuí
  • chōng
    chí
    zuò
    fàn
    cǎi
    kuí
    chí
    zuò
    gēng
  • gēng
    fàn
    shí
    shú
    zhī
    ā
    shuí
  • chū
    mén
    dōng
    xiàng
    wàng
    leì
    luò
    zhān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相关标签:乐府民歌战争苦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
始(shǐ):才;归(guī):回家。
道逢(dào féng):在路上遇到;道(dào):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jūn):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yáo kàn):远远地望去。
松柏(sōng 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zhǒng léi léi):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 léi):众多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zhōng tíng):屋前的院子。
旅(lǚ):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lǚ 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yī shí):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望:一说为“看”。
沾(zhān):渗入。 《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二

这位少年刚满十五岁就离家参加战争,直到八十岁才回到故乡。

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乡下的邻居,询问:“我家里还有谁在吗?”

邻居回答道:“从远处看,你家就在那个被松柏环绕的坟墓中。”

当他走到家门前时,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他用捣碎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都做好了,却不知道要给谁吃。

他走出大门,朝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战袍上。 《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译文二详情»

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它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在当时,劳动人民在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经历了不平和痛苦。这首歌真实、深刻,令人感到愤怒,引人落泪。当时,复杂的兵役制度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没有马革裹尸的荣耀,却只能默默地迎接暮年的来临。这首歌通过描绘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公,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变兵役制度,使人们对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成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心声,也成为了后世反思封建制度的重要文化遗产。 《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示封建社会不合理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乡时家破人亡的情景,展现了劳动人民在黑暗的兵役制度下所经历的不平和痛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关心。

诗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后,回到了故乡。他在路上遇到了乡里的人,急切地询问家中的情况:“家中有阿谁?”这个问题凸显了作品的聚光点——家。主人公焦急地想知道家人的现状,读者也随之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焦虑和渴望。然而,乡里人的回答却让他心如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他的亲人们竟然没有一个幸存者。这个回答让他感到无法接受,他无法接受家人都离世的事实。

接着,诗中描绘了主人公面对的现实:“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些景象更加凄凉和荒凉。诗人通过描述野兔钻进家畜窝中以及野鸡飞到屋内梁上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他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前,却发现家已经荒芜,没有一位亲人相迎。这种景象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展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诗人通过这首歌曲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关心。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揭示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一首具有鉴赏价值的作品。 《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鉴赏详情»

鉴赏二

限的渴望转变为直接询问。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凸显了他对家庭的牵挂和关心。然而,乡里人的回答却让主人公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他们指着高坟告诉主人公,他的家人都已经去世,只剩下冷寂的坟墓。这一幕,无疑是主人公心灵的巨大打击,也是整首诗的高潮之处。



接下来的几句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感叹自己的岁月已经过去,只剩下一身的衰老和无尽的思念。他的家人已经离世,他再也无法与他们相见,只能在梦中寻觅他们的身影。这种无尽的思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使得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充满了悲伤和凄凉。



整首诗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为主线,通过对话和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兵役制度的不满。诗人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人们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乡里人的回答和主人公的反应,揭示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造成的伤害和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总之,《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叙事诗。通过对老兵返乡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情景描写,诗人揭示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伤害,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兵役制度的不满。诗人以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和无奈,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鉴赏二详情»

猜您喜欢

客从远方来

两汉 佚名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荆轲刺秦王

两汉 刘向 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惜誓

两汉 贾谊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苍龙蚴虯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後车。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虖昆仑之墟。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虖神明。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黄鹄後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概而就衡。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謣。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已矣哉!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後下。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麒麟可得羁而係兮,又何以异虖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