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原文赏析

  • làng
    táo
    shā
    ·
    beǐ
    dài
  • [
    jìn
    xiàn
    dài
    ]
    máo
    dōng
  • luò
    yōu
    yàn
    bái
    làng
    tāo
    tiān
    qín
    huáng
    dǎo
    wài
    chuán
    piàn
    wāng
    yáng
    jiàn
    zhī
    xiàng
    shuí
    biān
  • wǎng
    shì
    yuè
    qiān
    nián
    weì
    huī
    biān
    dōng
    lín
    jié
    shí
    yǒu
    piān
    xiāo
    qiū
    fēng
    jīn
    yòu
    shì
    huàn
    liǎo
    rén
    jiān

原文: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相关标签:写景抒怀怀古浪淘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留下诗篇。现在的北戴河,依旧秋风萧瑟,但是人间已经换了新颜。

注释: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谁边:何处,哪里。
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越:越过;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萧瑟秋风: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人间:社会制度。 《浪淘沙·北戴河》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1954年夏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已经成功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的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同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工商业改造的工作也已经开始。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

正是在这个时期,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夏天来到北戴河,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填写了这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说是在新中国建设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思考着如何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如何实现中国的强大。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农民们开始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已经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填写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对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期望和信心。他希望通过工业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也展示了毛泽东主席对中国未来的美好愿景。它成为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浪淘沙·北戴河》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之权,一统北方,成为当时的一代英雄。他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感慨万分,写下了那首《观沧海》。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引用了曹操的“秋风萧瑟”,表达了对曹操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忆。

整首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大雨、白浪滔天的壮丽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磅礴和气势。同时,词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赞美和回忆,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深远。上片写景,通过变换视角和层次感的处理,将小小的打鱼船置于广阔的海洋之中,突出了海天一色、浩渺无垠的景象。下片则抒发了对曹操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忆,使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动人。

整首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炼的句式,将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词中蕴含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整首词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浪淘沙·北戴河》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姑苏怀古

宋代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白帝城怀古

唐代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隋堤怀古

唐代 张祜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