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片云吹过城头,黄莺飞上了戍楼。
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边柳牵挂行人的乡愁。
长了白发对着明镜悲叹,可惜青春只换来了破裘。
此次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
注释:
武威:一作“武城”。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岸雨:一作“片雨”。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塞:边塞。客泪:离乡游子的眼泪。
敝裘(bìqiú):破旧的皮衣。敝:破损;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瓜州:即晋昌(今甘肃敦煌)。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宇文判官和岑参的友情故事。他们都是高仙芝的僚属,一起回到姑臧。然而,不久之后,宇文判官又被派往安西出使。岑参听说宇文判官已经回到晋昌,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怀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创作背景详情»
免的命题,而诗人通过“青春换敝裘”这一形象的比喻,将自己的青春与功业未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之情。
尾联“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裘”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春风是一种温暖和希望的象征,而诗人却说“春风不相识”,暗示自己与友人的距离和分离。而“何事入罗裘”则是对友人的期待和思念,希望友人能够回来,与自己再度相聚。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游子的乡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比喻手法,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中的苦难和艰辛,同时也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鉴赏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