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原文赏析

  • weī
    chūn
    wén
    wén
    pàn
    guān
    西
    shǐ
    使
    hái
    dào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àn
    guò
    chéng
    tóu
    huáng
    shàng
    shù
    lóu
  • sài
    huā
    piāo
    leì
    biān
    liǔ
    guà
    xiāng
    chóu
  • bái
    beī
    míng
    jìng
    qīng
    chūn
    huàn
    qiú
  • jūn
    cóng
    wàn
    shǐ
    使
    wén
    dào
    guā
    zhōu

原文: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相关标签:友情思乡边塞感伤时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片云吹过城头,黄莺飞上了戍楼。
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边柳牵挂行人的乡愁。
长了白发对着明镜悲叹,可惜青春只换来了破裘。
此次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

注释:
武威:一作“武城”。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岸雨:一作“片雨”。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塞:边塞。客泪:离乡游子的眼泪。
敝裘(bìqiú):破旧的皮衣。敝:破损;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瓜州:即晋昌(今甘肃敦煌)。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宇文判官和岑参的友情故事。他们都是高仙芝的僚属,一起回到姑臧。然而,不久之后,宇文判官又被派往安西出使。岑参听说宇文判官已经回到晋昌,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怀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免的命题,而诗人通过“青春换敝裘”这一形象的比喻,将自己的青春与功业未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之情。



尾联“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裘”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春风是一种温暖和希望的象征,而诗人却说“春风不相识”,暗示自己与友人的距离和分离。而“何事入罗裘”则是对友人的期待和思念,希望友人能够回来,与自己再度相聚。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游子的乡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比喻手法,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中的苦难和艰辛,同时也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鉴赏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唐代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沧浪歌

先秦 佚名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招隐士

两汉 淮南小山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