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记》原文赏析

  • yǒng
    zhōu
  • [
    táng
    dài
    ]
    liǔ
    zōng
    yuán
  • shǐ
    西
    shān
    yàn
    yóu
    weí
    rén
    shì
    zhōu
  • héng
    zhuì
  • shí
    shī
    shī
    ér
    xíng
    màn
    màn
    ér
    yóu
  • shàng
    gāo
    shān
    shēn
    lín
    qióng
    huí
    yōu
    quán
    guài
    shí
    yuǎn
    dào
  • dào
    cǎo
    ér
    zuò
    qīng
    ér
    zuì
  • zuì
    gēng
    xiāng
    zhěn
    ér
    mèng
  • yǒu
    suǒ
    mèng
    tóng
  • jiào
    ér
    ér
    guī
  • weí
    fán
    shì
    zhōu
    zhī
    shān
    shuǐ
    yǒu
    tài
    zhě
    jiē
    yǒu
    ér
    weì
    shǐ
    zhī
    西
    shān
    zhī
    guài
  • jīn
    nián
    jiǔ
    yuè
    èr
    shí
    yīn
    zuò
    huá
    西
    tíng
    wàng
    西
    shān
    shǐ
    zhǐ
    zhī
  • suì
    mìng
    rén
    guò
    xiāng
    jiāng
    yuán
    rǎn
    zhuó
    zhēn
    mǎng
    fén
    máo
    qióng
    shān
    zhī
    gāo
    ér
    shàng
  • pān
    yuán
    ér
    dēng
    ér
    áo
    fán
    shǔ
    zhōu
    zhī
    rǎng
    jiē
    zài
    rèn
    zhī
    xià
  • gāo
    xià
    zhī
    shì
    rán
    rán
    ruò
    dié
    ruò
    xué
    chǐ
    cùn
    qiān
    zǎn
    leì
    dùn
    yǐn
  • yíng
    qīng
    liáo
    bái
    wài
    tiān
    wàng
  • rán
    hòu
    zhī
    shì
    shān
    zhī
    peí
    weí
    leì
    yōu
    yōu
    hào
    ér
    yáng
    yáng
    zào
    zhě
    yóu
    ér
    zhī
    suǒ
    qióng
  • yǐn
    shāng
    mǎn
    zhuó
    tuí
    rán
    jiù
    zuì
    zhī
    zhī
  • cāng
    rán
    yuǎn
    ér
    zhì
    zhì
    suǒ
    jiàn
    ér
    yóu
    guī
  • xīn
    níng
    xíng
    shì
    wàn
    huà
    míng
  • rán
    hòu
    zhī
    xiàng
    zhī
    weì
    shǐ
    yóu
    yóu
    shì
    shǐ
    weí
    zhī
    wén
    zhì
  • shì
    suì
    yuán
    nián
  • tán
    zuàn
    tán
    zài
    西
    shān
    西
  • shǐ
    gài
    rǎn
    shuǐ
    nán
    bēn
    zhù
    shān
    shí
    zhé
    dōng
    liú
    diān
    weǐ
    shì
    jùn
    dàng
    bào
    niè
    páng
    guǎng
    广
    ér
    zhōng
    shēn
    zhì
    shí
    nǎi
    zhǐ
    liú
    chéng
    rán
    hòu
    xíng
  • qīng
    ér
    píng
    zhě
    qiě
    shí
  • yǒu
    shù
    huán
    yān
    yǒu
    quán
    xuán
    yān
  • shàng
    yǒu
    zhě
    zhī
    yóu
    dàn
    kuǎn
    mén
    lái
    gào
    yuē
    shèng
    guān
    quàn
    zhī
    weǐ
    shān
    shān
    ér
    gēng
    yuàn
    tán
    shàng
    tián
    mào
    cái
    huǎn
    huò
  • ér
    yán
  • chóng
    tái
    yán
    kǎn
    xíng
    quán
    gāo
    zhě
    ér
    zhuì
    zhī
    tán
    yǒu
    shēng
    rán
  • yóu
    zhōng
    qiū
    guān
    yuè
    weí
    jiàn
    tiān
    zhī
    gāo
    zhī
    jiǒ
  • shú
    shǐ
    使
    ér
    wàng
    zhě
    feī
    tán
    tán
    西
    xiǎo
    qiū
    西
    shān
    hòu
    xún
    shān
    kǒu
    西
    beǐ
    dào
    èr
    bǎi
    yòu
    tán
    tán
    西
    èr
    shí
    dāng
    tuān
    ér
    jùn
    zhě
    weí
    liáng
  • liáng
    zhī
    shàng
    yǒu
    qiū
    yān
    shēng
    zhú
    shù
  • shí
    zhī
    yǎn
    jiǎn
    ér
    chū
    zhēng
    weí
    zhuàng
    zhě
    dài
    shǔ
  • rán
    xiāng
    leì
    ér
    xià
    zhě
    ruò
    niú
    zhī
    yǐn
    chōng
    rán
    jiǎo
    liè
    ér
    shàng
    zhě
    ruò
    xióng
    zhī
    dēng
    shān
  • qiū
    zhī
    xiǎo
    néng
    lóng
    ér
    yǒu
    zhī
  • wèn
    zhǔ
    yuē
    táng
    shì
    zhī
    huò
    ér
    shòu
  • wèn
    jià
    yuē
    zhǐ
    bǎi
  • lián
    ér
    shòu
    zhī
  • shēn
    yuán
    yuán
    shí
    tóng
    yóu
    jiē
    chū
    wài
  • gēng
    yòng
    chǎn
    huì
    cǎo
    è
    liè
    huǒ
    ér
    fén
    zhī
  • jiā
    meǐ
    zhú
    lòu
    shí
    xiǎn
  • yóu
    zhōng
    wàng
    shān
    zhī
    gāo
    yún
    zhī
    zhī
    liú
    niǎo
    shòu
    zhī
    áo
    yóu
    rán
    huí
    qiǎo
    xiàn
    xiào
    qiū
    zhī
    xià
  • zhěn
    ér
    qīng
    líng
    zhī
    zhuàng
    móu
    zhī
    shēng
    ěr
    móu
    yōu
    rán
    ér
    zhě
    shén
    móu
    yuān
    rán
    ér
    jìng
    zhě
    xīn
    móu
  • xún
    ér
    zhě
    èr
    suī
    hǎo
    shì
    zhī
    shì
    huò
    weì
    néng
    zhì
    yān
  • qiū
    zhī
    shèng
    zhì
    zhī
    fēng
    gǎo
    guì
    yóu
    zhī
    shì
    zhēng
    mǎi
    zhě
    zēng
    qiān
    jīn
    ér
  • jīn
    shì
    zhōu
    nóng
    guò
    ér
    lòu
    zhī
    jiǎ
    bǎi
    lián
    suì
    néng
    shòu
  • ér
    shēn
    yuán
    zhī
    shì
    guǒ
    yǒu
    zāo
    shū
    shí
    suǒ
    qiū
    zhī
    zāo
  • zhì
    xiǎo
    qiū
    西
    xiǎo
    shí
    tán
    cóng
    xiǎo
    qiū
    西
    xíng
    bǎi
    èr
    shí
    huáng
    zhú
    wén
    shuǐ
    shēng
    míng
    peì
    huán
    xīn
    zhī
  • zhú
    dào
    xià
    jiàn
    xiǎo
    tán
    shuǐ
    yóu
    qīng
    liè
  • quán
    shí
    weí
    jìn
    àn
    juàn
    shí
    chū
    weí
    weí
    屿
    weí
    weí
    yán
  • qīng
    shù
    cuì
    màn
    méng
    luò
    yáo
    zhuì
    cān
    chà
  • tán
    zhōng
    bǎi
    tóu
    jiē
    ruò
    kōng
    yóu
    suǒ
  • guāng
    xià
    chè
    yǐng
    shí
    shàng
    rán
    dòng
    ;
    ěr
    yuǎn
    shì
    wǎng
    lái
    yóu
    zhě
    xiāng
  • tán
    西
    nán
    ér
    wàng
    dǒu
    zhé
    shé
    xíng
    míng
    miè
    jiàn
  • àn
    shì
    quǎn
    chà
    zhī
    yuán
  • zuò
    tán
    shàng
    miàn
    zhú
    shù
    huán
    liáo
    rén
    shén
    hán
    qiāo
    chuàng
    yōu
    suì
  • jìng
    guò
    qīng
    jiǔ
    nǎi
    zhī
    ér
  • tóng
    yóu
    zhě
    líng
    gōng
    zōng
    xuán
  • ér
    cóng
    zhě
    cuī
    shì
    èr
    xiǎo
    shēng
    yuē
    shù
    yuē
    fèng
  • yuán
    jiā
    yóu
    rǎn
    西
    nán
    shuǐ
    xíng
    shí
    shān
    shuǐ
    zhī
    zhě
    ruò
    zuàn
    tán
  • yóu
    kǒu
    ér
    西
    xíng
    zhě
    jiǔ
    ruò
    西
    shān
  • yóu
    cháo
    yáng
    yán
    dōng
    nán
    shuǐ
    xíng
    zhì
    jiāng
    zhě
    sān
    ruò
    yuán
    jiā
  • jiē
    yǒng
    zhōng
    yōu
    chù
  • chǔ
    yuè
    zhī
    jiān
    fāng
    yán
    weì
    shuǐ
    zhī
    fǎn
    liú
    weí
  • shàng
    nán
    guǎn
    gāo
    zhàng
    xià
    bǎi
    jiā
    lài
  • zhōng
    chóng
    zhōu
    xiǎo
    chéng
    tán
    qiǎn
    zhǔ
    jiān
    zhé
    píng
    zhě
    shēn
    jùn
    zhě
    feì
    bái
  • zhōu
    xíng
    ruò
    qióng
    ér
  • yǒu
    xiǎo
    shān
    chū
    shuǐ
    zhōng
    jiē
    meǐ
    shí
    shàng
    shēng
    qīng
    cóng
    dōng
    xià
    cháng
    weì
    rán
  • páng
    duō
    yán
    xià
    duō
    bái
    shù
    duō
    fēng
    shí
    nán
    zhāng
    yòu
    cǎo
    lán
    zhǐ
  • yòu
    yǒu
    huì
    leì
    huān
    ér
    màn
    shēng
    shuǐ
    shí
  • meǐ
    fēng
    shān
    ér
    xià
    zhèn
    dòng
    yǎn
    rǎn
    zhòng
    cǎo
    fēn
    hóng
    hài
    绿
    wěng
    xiāng
    chōng
    tāo
    xuàn
    lài
    tuì
    退
    zhù
    yáo
    weī
    ruí
    shí
    tuī
  • qióng
    zhuàng
  • yǒng
    zhī
    rén
    weì
    cháng
    yóu
    yān
    zhī
    gǎn
    zhuān
    yān
    chū
    ér
    zhuàn
    shì
  • zhǔ
    yuán
    shì
  • míng
    yān
  • shí
    西
    nán
    xíng
    néng
    bǎi
    shí
    mín
    qiáo
    shàng
  • yǒu
    quán
    yōu
    yōu
    rán
    míng
    zhà
    zhà
  • zhī
    guǎng
    广
    huò
    zhǐ
    chǐ
    huò
    beì
    chǐ
    cháng
    shí
  • liú
    shí
    chū
    xià
  • shí
    ér
    wǎng
    yǒu
    shí
    hóng
    chāng
    beì
    zhī
    qīng
    xiān
    huán
    zhōu
  • yòu
    zhé
    西
    xíng
    páng
    xiàn
    yán
    shí
    xià
    beǐ
    duò
    xiǎo
    tán
  • tán
    yuán
    jiǎn
    bǎi
    chǐ
    qīng
    shēn
    duō
    shū
  • yòu
    beǐ
    xíng
    ruò
    qióng
    rán
  • jiē
    guǐ
    shí
    guài
    huì
    meǐ
    jiàn
    liè
    zuò
    ér
    xiū
    yān
  • fēng
    yáo
    diān
    yùn
    dòng
  • shì
    zhī
    jìng
    tīng
    shǐ
    yuǎn
  • cóng
    zhōu
    zhī
  • lǎn
    xiǔ
    jué
    shū
    shí
    chóng
    ér
    fén
    ér
    yíng
  • weì
    shǐ
    yǒu
    zhuàn
    yān
    zhě
    leì
    suǒ
    shǔ
    zhī
    rén
    shū
    zhī
    yáng
    hòu
    hǎo
    shì
    zhě
    qiú
    zhī
  • yuán
    nián
    zhèng
    yuè
    juān
    zhì
    shí
  • shí
    yuè
    shí
    jiǔ
    shí
    shí
    hóng
    xiǎo
    tán
    zhī
    meǐ
    shì
    shǐ
    qióng
  • shí
    jiàn
    shí
    zhī
    shì
    qióng
    shàng
    yóu
    qiáo
    西
    beǐ
    xià
    shān
    zhī
    yīn
    mín
    yòu
    qiáo
    yān
  • shuǐ
    zhī
    beì
    shí
    sān
    zhī
    gèn
    shí
    weí
    liǎng
  • ruò
    chuáng
    ruò
    táng
    ruò
    chén
    ruò
    xiàn
    kǔn
    ào
  • shuǐ
    píng
    shàng
    liú
    ruò
    zhī
    wén
    xiǎng
    ruò
    cāo
    qín
  • jiē
    xiǎn
    ér
    wǎng
    zhé
    zhú
    sǎo
    chén
    pái
    luó
    chuáng
    shí
    jiǔ
    zhī
  • jiāo
    luò
    zhī
    liú
    chù
    zhī
    yīn
    jiē
    zài
    chuáng
    xià
    cuì
    zhī
    shuǐ
    lóng
    lín
    zhī
    shí
    jūn
    yīn
    shàng
  • zhī
    rén
    yǒu
    hòu
    zhī
    lái
    zhě
    yǒu
    néng
    zhuī
    zhī
    jiàn
    zhī
    shí
    tóng
  • yóu
    ér
    lái
    zhě
    xiān
    shí
    hòu
    shí
    jiàn
    yóu
    bǎi
    jiā
    lài
    shàng
    ér
    lái
    zhě
    xiān
    shí
    jiàn
    hòu
    shí
  • jiàn
    zhī
    qióng
    zhě
    jiē
    chū
    shí
    chéng
    cūn
    dōng
    nán
    jiān
    zhě
    shǔ
    yān
  • shàng
    shēn
    shān
    yōu
    lín
    qiào
    xiǎn
    dào
    xiá
    qióng
  • xiǎo
    shí
    chéng
    shān
    西
    shān
    dào
    kǒu
    jìng
    beǐ
    huáng
    máo
    lǐng
    ér
    xià
    yǒu
    èr
    dào
    西
    chū
    xún
    zhī
    suǒ
    shào
    beǐ
    ér
    dōng
    guò
    shí
    zhàng
    duàn
    èr
    chuān
    fēn
    yǒu
    shí
    héng
    dāng
    yín
  • shàng
    weí
    liáng
    zhī
    xíng
    páng
    chū
    bǎo
    yǒu
    ruò
    mén
    yān
    kuī
    zhī
    zhèng
    heī
    tóu
    xiǎo
    shí
    dòng
    rán
    yǒu
    shuǐ
    shēng
    xiǎng
    zhī
    yuè
    liáng
    jiǔ
    nǎi
  • huán
    zhī
    shàng
    wàng
    shèn
    yuǎn
  • rǎng
    ér
    shēng
    jiā
    shù
    meǐ
    jiàn
    ér
    jiān
    shū
    shǔ
    yǎn
    yǎng
    leì
    zhì
    zhě
    suǒ
    shī
  • zào
    zhě
    zhī
    yǒu
    jiǔ
    shì
    weí
    chéng
    yǒu
  • yòu
    guài
    weí
    zhī
    zhōng
    zhōu
    ér
    liè
    shì
    gēng
    qiān
    bǎi
    nián
    shòu
    shì
    láo
    ér
    yòng
    shén
    zhě
    tǎng
    shì
    guǒ
    huò
    yuē
    weì
    xián
    ér
    zhě
  • huò
    yuē
    zhī
    líng
    weí
    weǐ
    rén
    ér
    weí
    shì
    chǔ
    zhī
    nán
    shào
    rén
    ér
    duō
    shí
  • shì
    èr
    zhě
    weì
    xìn
    zhī

原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钴鉧潭记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
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
故以名焉。
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相关标签:辞赋精选山水游记

译文及注释

高低低,就像是山峦和洼地,大小不一,层层叠叠,无处可躲藏。山峰青翠,云雾缭绕,与天空相连,四面望去都一样。从这时才知道它是山中的独特存在,与其他山丘不同,它与天空一起广阔无边,却没有尽头;它与造物者一起游玩,却不知道它的穷尽之处。举起酒杯,满满地倾斟,颓然地醉倒,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苍茫的暮色从远处逼近,什么也看不见,却还不愿意离去。心灵凝聚,身体解放,与万物融为一体。从此才知道我之前并未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以表达我的心情。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永州八记》译文及注释详情»

《钴鉧潭记》注释及译文

《钴鉧潭记》注释及汉字译文:

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钴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注释:
(1)钴鉧(gǔ mǔ):熨斗。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è)其涯:啮,咬、啃。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8)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10)以余之亟(qì)游:以:因为。余:我。亟:经常,多次。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11)款门:敲门。
(12)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永州八记》《钴鉧潭记》注释及译文详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

自从我被贬谪到永州以来,心中一直忧虑不安。在公务之余,我常常漫无目的地散步,到处游荡。每天都和同伴一起爬山、探险,穿越曲折的山间小溪,探索幽深的泉水和奇特的山石。无论有多远,我们都去探索。一到达目的地,我们就清理野草,坐在地上,倒酒痛饮,直到喝醉为止。喝醉后,我们相互依靠着枕着头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我们的梦中出现了我们心中想到的一切。醒来后,我们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的山水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但我没想到还有一个奇特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遥望着西山,才发现了西山的美景,让我大为惊叹。于是我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着染溪前行,砍掉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决心要登上西山的巅峰。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双腿张开,坐在地上,几乎可以看到几个州的土地都在我的脚下。山势高低不平,空旷低洼,连绵起伏,美不胜收。有的地方像蚂蚁窝,有的地方像蚂蚁洞。看似距离很近,实际上却是千里之外,全部都聚集在眼前,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隐藏。青山绿水相互交织,与远处的天空相连,环顾四周,都是如此美丽。看到这些,我才意识到这座山确实与众不同,与一般的小土丘完全不同。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大自然之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经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于是我拿起酒壶,倒满酒杯,尽情地畅饮,最后醉倒在地。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什么也看不见了,但我却没有归意。我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和思维,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才意识到过去的游览都不算数,真正的游览是从现在开始的。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是元和四年(809年)。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详情»

《石涧记》译文

《石涧记》

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桌子,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指激撞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永州八记》《石涧记》译文详情»

《石渠记》译文

《石渠记》汉字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永州八记》《石渠记》译文详情»

注释及译文

西北有一块形状像烫斗的地方,被称为钴鉧潭。
〔3〕鱼梁:用土垒土筑成的阻水堤坝,上面张着网,用来捕鱼。
〔4〕竹子树木:指生长在小土丘上的竹子和树木。
〔5〕破土而起:指土丘上的石头突出地面。
〔6〕牛马在溪边饮水:形容土丘上的石头倾斜堆垒的样子。
〔7〕熊罴在山上攀登:形容土丘上的石头突出向上的样子。
〔8〕装进袖子里去:形容小丘非常小。
〔9〕标价出售:指将土地定价出售。
〔10〕四百文:指土地的价格。
〔11〕败草:指杂草。
〔12〕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指清除杂树后,竹林显露出来。
〔13〕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指清除杂树后,山石更加突出。
〔14〕远山高峙:指远处的山峰高耸。
〔15〕云气飘浮:指云雾飘浮。
〔16〕溪水流淙:指溪水流淌的声音。
〔17〕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指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在自由自在地运动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18〕瀯瀯的流水之声:指潺潺的流水声。
〔19〕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指广阔的天空与内心的精神相通。
〔20〕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指内心与宇宙的大道相合。
〔21〕沣、镐、鄂、杜:指长安附近的地名。
〔22〕一千两:指金钱单位,表示价格的增加。
〔23〕遭际遇合:指命运的巧合。
〔24〕永州:指现在的永州市。 《永州八记》注释及译文详情»

《小石潭记》注释及译文

面。
[7]坻、屿、嵁、岩:指石底翻卷上来露出水面的形状,形状各异。
[8]参差不齐:不齐整,不规则。
[9]轻快敏捷:迅速灵活。
[10]北斗七星:指北斗星的七颗星。
[11]溪身:溪水的流动部分。
[12]狗的牙齿:形容地势交错。
[13]题下字:写下诗文的题目。
[14]吴武陵:吴均,字武陵,唐代文学家。
[15]龚古:龚自珍,字古稀,清代文学家。
[16]宗玄:柳宗元的弟弟,字玄真。
[17]随从:陪同。
[18]姓崔的两个年轻人:指崔恕己和崔奉壹。

《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注释及译文详情»

《袁家渴记》注释及译文

《袁家渴记》注释及汉字译文:

译文:
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从溪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他们都是永州美丽奇异的地方。
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读“褐”音)。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其中岛屿(江河里边的岛屿)、小溪、清潭、小洲,交错夹杂,蜿蜒曲折。水流平静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河水又看不到尽头了。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绿色的草丛,冬夏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
每当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轻摇小草,红绿缤纷,香气浓郁;冲起波涛旋着水涡,从溪谷流进流出,萧条茂盛,根据时间变换。风景大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出来。
永州没有过来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注释:
1. 音若衣褐之褐:此六字疑为注文,不应列为本文。
2. 渚:水中小洲。
3. 间厕:交错夹杂。
4. 峻,急流;沸,沸腾。
5. 蔚然:草木茂盛貌。
6. 白砾:白色碎石。
7. 轇轕:交错纠缠貌。
8. 苒:轻柔。
9. 蓊葧:浓郁。
10. 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11. 专:独享。 《永州八记》《袁家渴记》注释及译文详情»

赏析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以及他的人生经历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讲述了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生活,以及这段经历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

柳宗元在政治上一直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渴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然而,他参与的革新运动以失败告终,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被贬到永州后,他的生活变得艰难而寂寞。他一家人住在一个冷清的小寺庙里,没有官舍也没有具体的职务。他的母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去世了,这使他更加悲伤和失落。此外,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诸病缠身,虚弱到了无法行走的地步。

然而,尽管生活困难,柳宗元并没有放弃。永州清新的山水给了他很大的慰藉和寄托。他开始踏遍永州的山山水水,与田翁农夫相交,远离政治斗争,回归到田园诗意般的生活。他认为永州的山水和他一样被世人所遗弃和漠视,于是他写下了许多描写永州山水的散文。

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生活,虽然是他人生中最晦暗最感伤的时期,但却是他文学创作最丰富和哲学思考最深刻的时期。他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与自己对话,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柳宗元的永州十年生活,虽然是他一生中的低谷,但却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他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和对人生的思考,创作出了许多千古传世的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总之,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但他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和对人生的思考,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用文学艺术的力量去抚慰自己的心灵。 《永州八记》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照片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

猜您喜欢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代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送灵澈上人

唐代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宋代 黄庭坚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