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原文赏析

  • lín
    jiāng
    xiān
    ·
    diǎn
    jiāo
    xīn
    suì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diǎn
    jiāo
    xīn
    suì
    shēng
    shēng
    cuī
    dāng
    chū
    mián
    hái
    zhǎn
    jiù
    shí
    shū
    yuān
    yāng
    xiǎo
    yóu
    shǒu
    shēng
    shū
  • juàn
    yǎn
    zhà
    xiāng
    luàn
    chóng
    kàn
    bàn
    yōu
    chuāng
    lěng
    dēng
    liào
    yìng
    qíng
    jìn
    hái
    dào
    yǒu
    qíng

原文: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相关标签:悼亡怀人抒情临江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窗外,雨打芭蕉声声,唤起了我对于往事的思忆,痛得心欲破碎。临睡前还展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记起当时她书写鸳鸯二字时还不熟练的模样。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点着一盏孤灯,独坐这幽暗窗前。料想你我的缘分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注释:
点滴芭蕉,雨打芭蕉:此谓夜雨唤起对于往事的思忆。
旧时书:爱人当初临摹的书法本子。
“鸳鸯”二句:追忆当初书写鸳鸯二字的情景。
缃帙(xiāng zhì),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代指书卷。
幽窗:幽静的窗户。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词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根据正文内容,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出这是在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后所作。卢氏的去世使纳兰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他通过这首词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和哀悼之情。这首词可能是纳兰在亡妻去世后的一种宣泄和表达方式,通过文字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伤。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对这首悼亡词的背景信息,使读者更能理解和感受到纳兰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悲痛之情。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以雨夜为背景,通过描写词人与妻子之间的回忆和内心的悲痛之情,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无比怀念之情。词人通过窗外雨滴落在芭蕉上的声音,勾起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从前的妻子对镜梳妆,娇颜动人,即使相偎临窗看雨,也充满了浓情蜜意。然而,如今的夜雨却让词人孤枕难眠,雨打芭蕉的声音仿佛将他带入了无尽的回忆之中。词人感叹这无尽的夜雨就像无尽的愁丝落入心间,深深浅浅的忧伤总是追逐着他的心灵,让他无法逃避。一点一滴的悲伤还可以承受,但是千滴万点的悲伤却无法承受。词人回忆起妻子昔日所临摹的小字书卷,那清秀的笔迹如同她的容颜一样美丽。词人翻阅旧时书,过去的岁月在心头回放,泪水不禁涌上眼眶。最后一句“胭脂泪,留人醉”,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和深痛。整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悲伤。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

近现代 毛泽东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
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宋代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

宋代 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