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
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
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
羁策:驾驭,驱使。
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贺的《马诗》是一组由二十三首组成的诗集,通过描写马的形象来表达志士的才华、抱负以及对时代不公的不满和愤懑。这篇简析主要讨论其中的第八首诗。诗中通过对比猛将骑良马和庸人骑劣马的情景,表达了只有英主才能任用英才的道理。同时,诗人也对当时社会无法充分利用人才的现象感到愤慨,并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这首诗通过描写不同人骑马的情景,展现了人才与马的关系。猛将骑良马,象征着英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用和发挥才华的机会。而庸人骑劣马,则暗示了庸才只能得到低劣的机会和待遇。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只有英主才能辨别和任用英才的道理。
此外,诗人还对当时社会无法充分利用人才的现象表示了愤慨。他认为社会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人才,让他们发挥才华,而不是让庸才趋炎附势。这种现象使诗人感到愤慨,因为他相信只有真正的才华才能为社会带来进步和繁荣。
最后,诗人对庸才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他认为那些趋炎附势、没有真正才华的人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嘲讽庸才,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愤懑。
总之,李贺的《马诗》第八首通过对比猛将骑良马和庸人骑劣马的情景,表达了只有英主才能任用英才的道理。同时,诗人也对当时社会无法充分利用人才的现象表示了愤慨,并对庸才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时代不公和庸才现象的批判和不满。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简析详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