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梳头歌》原文赏析

  • meǐ
    rén
    shū
    tóu
  • [
    táng
    dài
    ]
  • 西
    shī
    xiǎo
    mèng
    xiāo
    zhàng
    hán
    xiāng
    huán
    duò
    bàn
    chén
    tán
  • zhuàn
    míng
    jīng
    róng
    shuì
    xīn
  • shuāng
    luán
    kaī
    jìng
    qiū
    shuǐ
    guāng
    jiě
    huán
    lín
    jìng
    xiàng
    chuáng
  • biān
    xiāng
    yún
    chaī
    luò
    chù
    shēng
  • xiān
    shǒu
    què
    pán
    lǎo
    cuì
    huá
    bǎo
    chaī
    zān
  • chūn
    fēng
    làn
    màn
    nǎo
    jiāo
    yōng
    shí
    huán
    duō
  • zhuāng
    chéng
    xié
    yún
    shǔ
    yàn
    shā
  • beì
    rén
    xiàng
    chù
    xià
    jiē
    zhé
    yīng
    táo
    huā

原文: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相关标签:女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美丽如西施的女子还在清晨的绡帐中做着梦,她的环形发髻半遮着沉檀枕,蓬松而华丽。
室外传来了辘轳声,像玉鸣一样清脆,将如芙蓉般的美人从熟睡中惊醒。
她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光洁如秋水,站在象牙床上,解开发髻,面对明镜。
长长的香丝像乌云一样散落在地上,玉篦梳理着那细润柔美的头发,静静无声。
纤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发髻,青翠滑润,连玉钗都无法插入。
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发髻高高,好像力量无法胜过。
梳理成的发髻美好而整齐,穿着华美的服装,轻盈地移动着脚步。
她背着人默默无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戴上折枝樱桃。

注释:
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
绡帐:丝织的床帐。
晋王嘉《拾遗记·蜀》:“ 先主甘后……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
香鬟(huán):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
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发式。《后汉书·梁冀传》记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贤注引《风俗通》:“堕马髻者,侧在一步……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佼之。”
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辘轳:井上汲水的木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的声音,这里指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
芙蓉:借指美人。《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
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
临镜:对镜。唐元稹《三兄遗白角巾》诗:“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香丝:指发丝。
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汉 《美人梳头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而闻名。这首诗是他创作的一首艳体诗,描写了一段情欲之情。诗中的具体情节和时间并未明确提及,只知道它是创作于元和年间,即唐宪宗年号806年至820年之间。

艳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特殊的诗体,它以描写男女之间的情欲为主题,通常以形象生动、情感激烈的方式表达。这种诗体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创作过艳体诗,其中李贺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表达而著称。

李贺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他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将情感和意象融合在诗中。这首艳体诗也不例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情欲的深刻思考和感受。

尽管具体的情节和时间并未明确提及,但这首诗无疑是李贺对情欲的一种表达和探索。它可能是作者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情境下所感受到的情欲之情的抒发,也可能是他对人性、欲望和爱情的一种思考和反思。

无论如何,这首诗作都展现了李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情欲主题的深入思考。它不仅是李贺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代艳体诗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贺对情欲的独特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才华。 《美人梳头歌》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用金钗固定。这时,她的手指灵巧地在头发间穿梭,如同弹琴一般,梳理得整齐而有序。她的动作轻盈而熟练,仿佛在舞蹈一样。整个过程中,她的眉宇间流露出一丝丝的忧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种细腻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美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最后四句写梳头后的情状:“金钗斜插云鬓低,罗帐香烟翠袖垂。”梳头完成后,美人将金钗斜插在云鬓之间,使得她的发髻更加妩媚动人。她重新躺回床上,罗帐轻轻垂下,犹如飘荡的香烟,翠袖轻轻垂落,如同垂柳一般。整个场景充满了柔美和诗意,给人一种恬静和宁静的感觉。



通过对美人梳头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她的娇嗔慷懒和风韵动人的一面。诗中的细腻描写和巧妙运用的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感和美感。读者在阅读时,不仅可以感受到美人梳头的场景,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绪。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李贺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的才华和创造力。

《美人梳头歌》鉴赏详情»

赏析二

这首诗以描写美人梳妆的过程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美人的娇美和风姿。

首先,诗中的“西施”二句描写了美人春睡未醒的状态,用“香鬟”和“堕髻”来形容美人的发式,展现了她的睡态。接着,“辘轳”二句写美人梦醒的情景,辘轳声惊醒了美人,使她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接下来,诗人细致地描写了美人梳头的过程。美人解开发鬟,委地而坐,开始梳头。诗中的“云撒地”形容美人长发委地,而“玉钗落处无声腻”则描写了美人秀发的浓密。梳理完毕后,美人盘起髻子,发色黑如老鸦,展现了她的美丽。

最后,诗中的“春风”句描绘了美人梳妆完毕后的娇慵之态。美人已经梳妆完毕,春风烂漫,她已经变得懒散不可收拾。诗中的“无气力”三字生动地刻画了美人的娇懒神态。

最后两句“妆成”二句描写了美人梳头完毕后走路的姿态。美人的发髻似堕非堕,似斜非斜,别有一番风情。她的衣衫飘逸如云,步履缓慢轻盈,如雁足踏沙。这时,美人已经完成了梳妆,开始缓步走向明媚的庭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美人梳妆的过程和她的娇美风姿。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美人的梳妆过程,感受到她的娇美和风姿。 《美人梳头歌》赏析二详情»

唐代诗人李贺的照片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

猜您喜欢

长歌续短歌

唐代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赠陈商

唐代 李贺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王濬墓下作

唐代 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