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前些时候谢秀才与杜云卿叫我写《五粒小松歌》,我因为选编书集事情较多,没有时间写诗,经过十天,勉强写出八句,算是完成友人的意旨。
注释:五粒小松:华山松每枝松穗为五股,称“五鬣松”,“鬣”与“粒”音近,故云。
选书:按一定标准,选辑某人的作品,编集成书。
曲辞:这里指诗歌。
蛇子蛇孙:比喻小松枝干。
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龙髯:龙须,比喻松树的针叶。
州图:州县的地图。
溪云:山涧的云霭。书:书信。
《五粒小松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其中一首著名的诗作《友人诗》据诗序可知是他为一位朋友所作的。这首诗据说是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以后,李贺在长安担任奉礼郎一职期间创作的。
这个时期正是李贺的创作高峰期,他在长安这个文化繁荣的都市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这些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作为一位奉礼郎,李贺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宫廷内外的人物,他们的生活和经历成为了他创作的素材。
《友人诗》是李贺为一位朋友所作的,这位朋友可能是他在长安期间结识的一位知己。诗中表达了李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谊的真挚追求。
李贺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浓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意象。《友人诗》也不例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总的来说,李贺在长安担任奉礼郎一职期间创作的《友人诗》是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的表达。这首诗体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是他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之一。
《五粒小松歌》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小松树为主题,通过描写小松树的姿态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遥远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不满。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小松树在深山中生长的自由和生机,但一旦被移栽到主人的深院中,它失去了自由生长的可能,被束缚和修剪。诗人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到小松树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后半部分描写了小松树在主人堂前的凄凉境遇,它被当作点缀品,周围是粗俗的地图和志趣不高的朋友。在这孤独的环境中,小松树只能对月亮流泪,思念曾经相伴的石笋和溪云。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融入到小松树的形象中,使诗意更加婉转动人,充满情趣。
整首诗的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同时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诗中融合了思想和艺术,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价值。
《五粒小松歌》赏析详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