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悲》原文赏析

  • tóng
    tuó
    beī
  • [
    táng
    dài
    ]
  • luò
    sān
    yuè
    xún
    huā
    dōng
    jiā
  • shuí
    zuò
    sòng
    chūn
    luò
    àn
    beī
    tóng
    tuó
  • qiáo
    nán
    duō
    beǐ
    shān
    ráo
    rén
  • yǐn
    beī
    zhōng
    jiǔ
    tuó
    beī
    qiān
    wàn
    chūn
  • shēng
    shì
    láo
    fēng
    chuī
    pán
    shàng
    zhú
  • yàn
    jiàn
    táo
    zhū
    xiào
    tóng
    tuó
    lái

原文: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相关标签:抒情悲伤愁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尽时,看花遣闷,漫步去东家。
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桥南边尽是骑马游乐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坟园。
游客畅饮着杯中的美酒,铜驼却悲叹千年来的变迁。
生活在世上不必为名利徒然操劳,人生短暂就像风吹盘上蜡烛。
铜驼无心欣赏盛开的桃花,夜里它在为人世短促而啼哭。

注释:
铜驼:据陆机《洛阳记》载:“铜驼街有汉铸铜驼二枚,在宫之南四会道。头高九尺,头似羊,颈似马,有肉鞍。夹道相对。”王琪注引俗语云:“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曰:“言人物之盛也。”
落魄:失意的样子。《汉书·郦食其传》:“郦食其家贫,落魄无衣食。”应劭注曰:“落魄,志行衰恶貌。”颜师古注曰:“落魄,失业无次也。”
寻花:出游观花。东家:东面邻家。
洛岸:洛水岸边。
桥南:游乐的地方。马客:骑马游乐的人。
北山: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汉魏以来,王孙贵族的墓葬地多在于此。后来指墓地。
“风吹”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
笑:指花开。 《铜驼悲》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元和四年(809年),钱仲联是一位有志向的诗人,他怀揣着考中进士的梦想,努力学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在考试中受阻,未能如愿以偿。失望和挫折笼罩着他的心灵,他感到沮丧和愁苦。

钱仲联决定暂时放下进士的梦想,回到家乡洛阳。在回乡的路上,他沿途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大地的宁静和宽广。这些景色和氛围渐渐地温暖了他的心灵,给予了他一丝安慰和希望。

在洛阳的家中,钱仲联沉浸在失意和愁苦之中,他感到自己的努力似乎毫无意义。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用诗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他坐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景色,思绪万千,心情起伏不定。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钱仲联开始写下了这首诗。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描述了自己在进士考试中的失败和返乡的心情,以及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诗中流露出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自己的怀疑,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

这首诗成为了钱仲联心灵的宣泄和寄托,也成为了他重新振作的动力。通过诗歌的表达,他渐渐地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他明白,失败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他决心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再被挫折所击倒。

这首诗也成为了钱仲联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广为传诵。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更是一幅描绘人生坎坷和追求的画卷。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少挫折和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 《铜驼悲》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共十二句,分为三段。诗人李贺通过个人的升沉来观察世态炎凉,以感物感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特别以“铜驼悲”作为塑造和象征,来描绘人物的衰落和盛世的消逝,以此作为人们处世的警示。

第一段四句描述了诗人以落魄者的身份和心情作为悲剧的主角,他试图通过赴洛阳牡丹花会赏花送春来安慰自己的伤痛。同时,他通过“悲铜驼”来感慨时光流转,并创作《铜驼悲》来排遣自己的郁闷心情。这一段的目的是通过符号和形象展示历史的意义,以达到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超越和理解。

第二段四句中,诗人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和历史苍凉的感慨。他将桥南紫陌骅骝繁华之地与北邙前贤归葬陵墓蒿荒之地进行对比,以及四会道街上贵客豪饮高会与铜驼因阅历多而感叹变迁。通过这些景致的对照,诗人希望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短暂以及历史繁荣与衰败的轮回的深思和觉醒。

第三段四句总结了人生的脆弱和命运的艰难,就像烛光在风中随时可能熄灭一样。然而,人生的设计、奋斗和实现的关键在于追求真理和坚持真理,同时培养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个人的成长和意义的实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感悟,以铜驼为象征,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变迁,以及人们在世界中的处境和应对之道。诗人希望通过这些描绘和警示,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和领悟。 《铜驼悲》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贺的照片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

猜您喜欢

还自会稽歌

唐代 李贺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高平县东私路

唐代 李贺

侵侵槲叶香,木花滞寒雨。今夕山上秋,永谢无人处。
石谿远荒涩,棠实悬辛苦。古者定幽寻,呼君作私路。

示弟

唐代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