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二十九》原文赏析

  • lún
    shī
    sān
    shí
    shǒu
    ·
    èr
    shí
    jiǔ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chí
    táng
    chūn
    cǎo
    xiè
    jiā
    chūn
    wàn
    qiān
    qiū
    xīn
  • zhuàn
    mén
    chén
    zhèng
    lián
    feì
    jīng
    shén

原文: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相关标签:评论组诗

简析

这篇文章简析了陈师道的诗歌创作方式以及对其进行批评。陈师道以“闭门觅句”式的苦吟为特点,注重字句的锤炼,并在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文章引用了谢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赞美其清新的意象和天然的表达方式。与此相对,元好问崇尚自然天成的诗歌,反对过度雕琢和粉饰,因此对陈师道的诗歌方式进行了讽刺。文章认为陈师道的闭门觅句只是徒然浪费精神,无法写出好作品。 《论诗三十首·二十九》简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论诗三十首·十五

金朝 元好问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论诗三十首·十三

金朝 元好问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金朝 元好问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
行乐地,一凄然。
笙歌寒食後,桃李恶风前。
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
千古恨,再生缘。
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
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