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注释:空阶:无人行走之阶。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夜雨滴空阶”。(指台阶上的雨点没有人踩过)
迢递:遥远的样子。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唐代皇甫冉有“去树近严城”之句。(形容城池的戒备程度)
更鼓:旧时报更的鼓声。(指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
无据:没有凭据,指梦境无凭。宋徽宗《燕山亭》词“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形容梦境没有实际依据)
斜汉:天将明时银河偏斜,故称斜汉。(指天空中的银河)
垂垂:低垂的样子。唐代薛健有“满风轻撼叶垂垂”。(形容叶子低垂的样子)
曙:天刚亮。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词的创作时间和情境。这首词是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春天创作的。当时,作者王国维在南通通州师范学校担任教职,但因为生病,他的精神状态有些恍惚。因此,这首词中表达了作者在春夜时的情感,带有一种寂寞的感觉。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背景有不同的说法。学者佛雏认为这首词是在1904年至1905年间创作的,而钱剑平则认为是在1905年创作的。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小词是王国维早期的作品,它写了一夜失眠的感受,并注重构思与技巧。与古诗直接表达失眠的方式不同,词人采用了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
词中的“点滴”的“空阶疏雨”和“迢递”的“严城更鼓”并不是足以影响人睡眠的声音。然而在寂静的春夜里,这两种若有节奏的声音一近一远互相应和,使失眠的人更加心烦意乱,难以入睡。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已触合有人的感受。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是说,好不容易才朦胧入梦了,却又突然从梦中惊醒。作者没有直接说自己从梦中惊醒,而是说梦被东风吹去。这种故作曲折的技巧将抽象的、无形的梦形容成似乎是有形的、可以被风吹动的东西。“无据”指的是“没有凭据”,即那个初成之梦刚开始就结束了的梦。诗人没有明确指出这是关于爱情还是理想的梦,似乎也来不及去想。因为此时窗外天空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很快就要亮了。
这首小词虽然很短,但作者在构思与技巧上下了一番工夫,用比较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来写出彻夜失眠的感受。然而,与《乙稿》中同样写彻夜失眠的那首《苏幕遮·倦凭栏》相比,情感的分量显然不如后者。《苏幕遮》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经历了生离死别的巨大打击后,彻夜悲恸以至恍惚迷离,那种感情并不需要任何巧妙的修辞技巧。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