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山》原文赏析

  • shān
  • [
    sòng
    dài
    ]
    wáng
    ān
    shí
  • cāng
    hǎi
    shàng
    zhān
    shān
    tíng
    zhōu
  • guài
    shuí
    shǐ
    使
    xiāng
    rén
    yóu
  • shān
    shàng
    míng
    cóng
    zhī
    yóu
  • xiāng
    nǎi
    shēng
    zhòng
    sūn
    hái
    chóu
  • shān
    zhōng
    cǎo
    shèng
    gēn
    shí
    shǐ
    qiú
  • pān
    wǎn
    shàng
    gāo
    qióng
    yōu
  • zhòng
    fēng
    feí
    shān
    nǎi
    jìn
    qīn
    móu
  • rǎng
    zhēng
    bǎo
    xiá
    zàng
    shōu
  • shàng
    xiǎo
    chóu
  • shāo
    shāo
    shòu
    niè
    máo
    liú
  • suī
    qiǎo
    guò
    rén
    shàn
    cāo
    chú
  • suǒ
    shì
    zài
    guǒ
    zhī
    cháng
    tōu
  • juē
    hǎi
    shān
    zhōng
    suǒ
    tóu
  • shēng
    shēng
    weì
    yún
    suì
    wǎn
    jiāng
    ān
    móu

原文: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相关标签:寓言写山讽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公出航行在大海,望见海中有座小山,就暂时抛锚停舟。
我真弄不明白是什么人把山弄得如此光秃,本地人详细告诉我其中根由。
当年有只雄猴在山上鸣叫,又有只雌猴跟随它嬉游。
二猴交合生子,子多孙辈更稠。
山中草木繁盛,吃的不用发愁。
群猴攀登拉扯,直上山顶,也曾曲折出入于山林深幽。
个个吃得肥胖,山却被侵夺摧残不休。
它们你争我抢以求一饱,哪里顾得上收藏保留!
大猴子已感到难过,小猴子也已发愁。
山渐渐被啃嚼一尽,光秃秃一毛不留。
猴子虽然机巧过人,却不会手持农具耕田种收。
它们喜欢吃的是果实谷类,只知把现成的东西享受。
可叹这山处在茫茫大海,四面是水,无处可投。
猴子们生殖没个穷尽,将来怎么善后?

注释:
1.秃山:光秃秃的山,没有草木树林。
2.吏役:因公出外。
3.沧海:大海。
4.瞻:看见。
5.乡人:当地的人。
6.狙:猴子。
7.相匹:指男女相配。
8.根实:植物的根和果实。
9.侵牟(móu):侵夺。
10.攘(rǎng)争:争夺。
11.藏收:收藏保留。
12.稍稍:渐渐。
13.咋啮(zǎ niè):啃嚼。
14.锄耰(yōu):农具。
15.偷:苟且。
16.生生:繁殖不停。
17.云已:休止。 《秃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王安石的一首诗进行了解读和评价。文章首先提到了唐代柳宗元的一篇寓言诗《憎王孙文》,并指出王安石的这首诗可能受到了柳宗元的启发。接着,文章简要概括了诗的内容,描述了作者在海上看到一座光秃秃的山,发现山上居住着一大群猴子,它们只知摧残而不知爱惜,导致山上的草木被吃光弄死,生活无着落。文章指出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具有寓意。虽然王安石没有直接说明诗的意图和讽刺对象,但后世的解释认为这首诗讽刺了不顾公家积累、巧取豪夺的大小官吏,使国库一毛不留,成为秃山。文章还提到了读这首诗可以得到的两点启发与教训:一是人们必须爱护自然资源,注意培育与发展;二是人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以免资源枯竭。最后,文章评价了这首诗,认为在艺术上并不算好诗,但在思想上能引起人们的警惕,是很可贵的。 《秃山》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

唐代 李白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条山苍

唐代 韩愈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

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宋代 寇准

寒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潮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