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原文赏析

  • mèng
    cháng
    jūn
    zhuàn
  • [
    sòng
    dài
    ]
    wáng
    ān
    shí
  • shì
    jiē
    chèng
    mèng
    cháng
    jūn
    néng
    shì
    shì
    guī
    zhī
    ér
    lài
    tuō
    bào
    zhī
    qín
  • juē
    mèng
    cháng
    jūn
    míng
    gǒu
    dào
    zhī
    xióng
    ěr
    yán
    shì
    rán
    shàn
    zhī
    qiáng
    shì
    yān
    nán
    miàn
    ér
    zhì
    qín
    shàng
    míng
    gǒu
    dào
    zhī
    zaī
    míng
    gǒu
    dào
    zhī
    chū
    mén
    shì
    zhī
    suǒ
    zhì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读书感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君临天下,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注释: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称:称颂,赞扬。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
归:投奔,投靠。
卒,终于,最终。
赖:依仗,依靠。
其:指门下士。
特:只,仅,不过。
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雄:长、首领。
耳:罢了。
擅:拥有。
宜:应该
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制:制服。
夫:发语词。 《读孟尝君传》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他对人才的看法的表达。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认为士应该具备足够的才干,能够为国家做出重要的贡献。他认为,士的才干应该大到足以管理整个国家,小到足以为国家提供必要的服务。王安石认为,士应该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如六官之卿,也应该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位,如六军之将。他不认同那些只是空谈理论,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士人。王安石通过阅读《孟尝君传》这本书,进一步巩固了他对人才的看法,并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读孟尝君传》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二

本文是对世人对孟尝君的传统看法进行批驳的一篇赏析。文章首先摆出了待批驳的观点,即“孟尝君能得士”,并给出了两个依据:一是“士以故归之”,二是“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接下来,文章使用感叹词“嗟呼”加强语气,直接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说法,认为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怎么能说他能得士呢?文章转而提出自己对“士”的标准,认为“士”必须是可赖以谋国制敌的能人。由于孟尝君手下没有真正的“士”,才导致他要依靠鸡鸣狗盗之徒来逃脱秦国,从而证明孟尝君的“士”不足以称为“士”。最后,文章深入分析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并驳斥了“士以故归之”的说法。全文紧紧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展开,立论清晰,驳斥有力,转折自然,逻辑严密,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 《读孟尝君传》赏析二详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古人谈读书

未知 佚名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劝学诗

宋代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读书

唐代 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