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注释:
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焰:火苗。
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夕:夜。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垂死:病危。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译文及注释详情»
使得作者忘记了自己的病痛,甚至超越了生死的边界。这种情感的强烈和突破,使得诗句更加感人,也更加凸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深情厚意。
整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写阴暗的背景和凄凉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震惊。同时,通过描写作者的情感和神态,更加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白居易的深情厚意。诗中的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情景交融,使得整首诗情调悲怆,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这首诗不仅是对白居易的赞美和怀念,也是对友情的歌颂和珍视。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思念和关切。诗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融,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感人,给人以深深的触动。整首诗以景衬情,以情写景,通过描写凄凉的景物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元稹(779年-831年)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间的诗人,字微之,别字威明,出生于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是元宽,母亲是郑氏。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的十四世孙。
在早年,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致力于创作新的乐府诗。乐府是一种古代的民歌体裁,元稹和白居易试图通过创新和改革,使乐府诗重新焕发活力。
元稹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被誉为“元白”,与白居易并称。
元稹的生平和事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
叙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
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馀无闻焉。
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
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
逮至汉武帝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
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
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晋世风概稍存。
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
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
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
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
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师。
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为文,拜余为志。
辞不可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系曰:昔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
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
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
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
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
岁馀,以直言失,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事。
旋又弃去。
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
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
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
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
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前山。
呜呼!千载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