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冈阡表》原文赏析

  • shuāng
    gāng
    qiān
    biǎo
  • [
    sòng
    dài
    ]
    ōu
    yáng
    xiū
  • weí
    huáng
    kǎo
    chóng
    gōng
    shuāng
    gāng
    zhī
    liù
    shí
    nián
    xiū
    shǐ
    biǎo
    qiān
  • feī
    gǎn
    huǎn
    gài
    yǒu
    dài
  • xiū
    xìng
    shēng
    suì
    ér
  • tài
    rén
    shǒu
    jié
    shì
    qióng
    shí
    cháng
    jiào
    zhì
    chéng
    rén
  • tài
    rén
    gào
    zhī
    yuē
    weí
    lián
    ér
    hǎo
    shī
    bīn
    fèng
    suī
    báo
    cháng
    shǐ
    使
    yǒu
  • yuē
    shì
    weí
    leì
  • wáng
    zhī
    lǒng
    zhī
    zhí
    ér
    weí
    shēng
    shì
    ér
    néng
    shǒu
    xié
    zhī
    èr
    yǒu
    dài
  • weí
    jiā
    shì
    rán
    zhī
    zhī
    néng
    yǎng
  • ér
    yòu
    néng
    zhī
    zhī
    yǒu
    rán
    zhī
    zhī
    jiāng
    yǒu
    hòu
  • zhī
    shǐ
    guī
    miǎn
    sāng
    fāng
    nián
    suì
    shí
    yuē
    ér
    fēng
    yǎng
    zhī
    báo
  • jiān
    jiǔ
    shí
    yòu
    yuē
    cháng
    ér
    jīn
    yǒu
    shǐ
    èr
    jiàn
    zhī
    weí
    xīn
    miǎn
    sāng
    shì
    rán
    ěr
  • ér
    hòu
    cháng
    rán
    zhì
    zhōng
    shēn
    weì
    cháng
    rán
  • suī
    shì
    ér
    zhī
    zhī
    néng
    yǎng
  • weí
    cháng
    zhú
    zhì
    guān
    shū
    feì
    ér
    tàn
  • wèn
    zhī
    yuē
    qiú
    shēng
    ěr
  • yuē
    shēng
    qiú
    yuē
    qiú
    shēng
    ér
    zhě
    jiē
    hèn
    shěn
    qiú
    ér
    yǒu
    xié
    yǒu
    zhī
    qiú
    ér
    zhě
    yǒu
    hèn
  • cháng
    qiú
    shēng
    yóu
    shī
    zhī
    ér
    shì
    cháng
    qiú
  • huí
    zhě
    jiàn
    ér
    páng
    yīn
    zhǐ
    ér
    tàn
    yuē
    shù
    zhě
    weì
    suì
    xíng
    zài
    jiāng
    shǐ
    使
    yán
    rán
    jiàn
    ér
    zhī
    hòu
    dāng
    gào
    zhī
  • píng
    jiào
    cháng
    yòng
    ěr
    shú
    yān
    néng
    xiáng
  • shī
    wài
    shì
    néng
    zhī
    jiā
    suǒ
    qín
    shì
    ér
    suǒ
    weí
    shì
    zhēn
    zhōng
    zhě
    xié
    xīn
    hòu
    rén
    zhě
    xié
    zhī
    zhī
    jiāng
    yǒu
    hòu
  • miǎn
    zhī
    yǎng
    fēng
    yào
    xiào
    suī
    yào
    xīn
    zhī
    hòu
    rén
  • néng
    jiào
    zhī
    zhì
  • xiū
    ér
    zhì
    zhī
    gǎn
    wàng
  • xiān
    gōng
    shào
    xué
    xián
    píng
    sān
    nián
    jìn
    shì
    weí
    dào
    zhōu
    pàn
    guān
    mián
    èr
    zhōu
    tuī
    guān
    yòu
    weí
    tài
    zhōu
    pàn
    guān
  • xiǎng
    nián
    shí
    yǒu
    jiǔ
    zàng
    shā
    zhī
    shuāng
    gāng
  • tài
    rén
    xìng
    zhèng
    shì
    kǎo
    huì
    shì
    weí
    jiāng
    nán
    míng
  • tài
    rén
    gōng
    jiǎn
    rén
    ér
    yǒu
    chū
    fēng
    chāng
    xiàn
    tài
    jūn
    jìn
    fēng
    ān
    ān
    kāng
    péng
    chéng
    sān
    jùn
    tài
    jūn
  • jiā
    shào
    weī
    shí
    zhì
    jiā
    jiǎn
    yuē
    hòu
    cháng
    shǐ
    使
    guò
    zhī
    yuē
    ér
    néng
    gǒu
    shì
    jiǎn
    báo
    suǒ
    huàn
    nán
  • hòu
    xiū
    biǎn
    líng
    tài
    rén
    yán
    xiào
    ruò
    yuē
    jiā
    pín
    jiàn
    chù
    zhī
    yǒu
  • néng
    ān
    zhī
    ān
  • xiān
    gōng
    zhī
    wáng
    èr
    shí
    nián
    xiū
    shǐ
    ér
    yǎng
  • yòu
    shí
    yǒu
    èr
    nián
    liè
    guān
    cháo
    shǐ
    zèng
    fēng
    qīn
  • yòu
    shí
    nián
    xiū
    weí
    lóng
    zhí
    xué
    shì
    shàng
    shū
    láng
    zhōng
    liú
    shǒu
    nán
    jīng
    tài
    rén
    zhōng
    guān
    shè
    xiǎng
    nián
    shí
    yǒu
    èr
  • yòu
    nián
    xiū
    feī
    cái
    shū
    suì
    cān
    zhèng
    shì
    yòu
    nián
    ér
  • dēng
    èr
    tiān
    tuī
    ēn
    bāo
    sān
    shì
    gài
    jiā
    lái
    féng
    guó
    qìng
    jiā
    chǒ
  • huáng
    céng
    jūn
    leì
    zèng
    jīn
    guāng
    tài
    shī
    zhōng
    shū
    lìng
    céng
    leì
    fēng
    chǔ
    guó
    tài
    rén
  • huáng
    jūn
    leì
    zèng
    jīn
    guāng
    tài
    shī
    zhōng
    shū
    lìng
    jiān
    shàng
    shū
    lìng
    leì
    fēng
    guó
    tài
    rén
  • huáng
    kǎo
    chóng
    gōng
    leì
    zèng
    jīn
    guāng
    tài
    shī
    zhōng
    shū
    lìng
    jiān
    shàng
    shū
    lìng
  • huáng
    leì
    fēng
    yuè
    guó
    tài
    rén
  • jīn
    shàng
    chū
    jiāo
    huáng
    kǎo
    jué
    weí
    chóng
    guó
    gōng
    tài
    rén
    jìn
    háo
    weì
    guó
  • shì
    xiǎo
    xiū
    ér
    yán
    yuē
    weí
    shàn
    bào
    ér
    chí
    yǒu
    shí
    zhī
    cháng
  • weí
    kǎo
    shàn
    chéng
    xiǎng
    lóng
    suī
    yǒu
    gōng
    ér
    jué
    shòu
    fēng
    xiǎn
    róng
    bāo
    shí
    yǒu
    sān
    cháo
    zhī
    mìng
    shì
    biǎo
    jiàn
    hòu
    shì
    ér
    lài
    sūn
  • nǎi
    liè
    shì
    beī
    yòu
    zài
    huáng
    kǎo
    chóng
    gōng
    zhī
    xùn
    tài
    rén
    zhī
    suǒ
    jiào
    ér
    yǒu
    dài
    xiū
    zhě
    bìng
    jiē
    qiān
  • zhī
    xiǎo
    xiū
    zhī
    báo
    néng
    xiān
    zāo
    shí
    qiè
    weì
    ér
    xìng
    quán
    jié
    xiān
    zhě
    lái
    yǒu
  • níng
    sān
    nián
    suì
    gēng
    yuè
    xīn
    yǒu
    shuò
    shí
    yǒu
    hài
    nán
    tuī
    chéng
    bǎo
    chóng
    rén
    dài
    gōng
    chén
    guān
    wén
    diàn
    殿
    xué
    shì
    jìn
    xíng
    bīng
    shàng
    shū
    zhī
    qīng
    zhōu
    jūn
    zhōu
    shì
    jiān
    guǎn
    neì
    quàn
    nóng
    shǐ
    使
    chōng
    jīng
    dōng
    ān
    shǐ
    使
    shàng
    zhù
    guó
    ān
    jùn
    kaī
    guó
    gōng
    shí
    qiān
    sān
    bǎi
    shí
    shí
    fēng
    qiān
    èr
    bǎi
    xiū
    biǎo

原文: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
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
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
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写人父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不再为他母亲守孝(守孝期满)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 《泷冈阡表》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公元1049年至公元1054年间创作了《先君墓表》。这篇墓表是为了纪念他的祖先而写的,记录了他们的事迹和功绩。欧阳修对这篇墓表非常重视,认为它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

后来,欧阳修在公元1070年被任命为青州知州。在担任这个职位期间,他对《先君墓表》进行了精心修改,并最终将其改名为《泷冈阡表》。他将这篇墓表刻在了他父亲的墓道前的石碑上,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怀念。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对祖先的一种追思和纪念,也是他对家族历史的记录和传承。通过这篇墓表,欧阳修向后人展示了他家族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先的感激之情。

这篇墓表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欧阳修对家族传统和家族荣誉的重视。他通过精心修改和刻碑的方式,将祖先的事迹永远地留在了世人的记忆中。这不仅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也是对家族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成为了一部重要的家族史书,对后人了解家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泷冈阡表》创作背景详情»

评析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的一篇精心之作。文章以作者父亲的生平为主线,通过太夫人郑氏的言语来展示父亲的仁心惠政和母亲的德妇节。文章的构思巧妙,通过避实就虚、以虚求实、以虚衬实的写作方法,使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文章的文风舒缓平实,态度谦恭平和,实事求是,使其与那些浮华失实的谀墓文字相比黯然失色。

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作者在父亲葬后六十年才写这篇阡表的原因,即“非敢缓也,盖有待也。”这两个字“有待”是全文的纲领,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根据《宋史?职官志》的规定,子孙显贵可以追封赠爵,而追封的世数和赠官的阶级高低则取决于子孙的官位。因此,作者需要等待自己显贵,荣宗耀祖,然后才能上阡表,以告慰先灵。

文章的第二段则以“有待”为中心,通过太夫人口中的“知”字来追述亡父的行状。这一段文章如水之开闸,随势而走,分叉奔流。太夫人反复提到的“知汝父之能养”和“知汝父之必将有后”等词语,使读者对亡父的品德和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欧阳修在《泷冈阡表》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真情实感的描写,展示了父亲的仁心惠政和母亲的德妇节。文章的文风平实,态度谦恭,实事求是,使其与那些浮华失实的谀墓文字相比更加真实可信。这篇文章不仅是对父亲的追忆和表彰,也是对母亲的颂扬,展示了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 《泷冈阡表》评析详情»

赏析二

最后,欧阳修的母亲还提到了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他不仅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还是一个慈爱的丈夫和父亲。他对母亲和儿子都非常关心和照顾,尽管家境贫困,但他总是尽力给予他们最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欧阳修对父亲的追忆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他通过母亲的叙述,将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他的孝顺、仁厚和廉洁的品质。同时,他也向读者展示了母亲的坚强和优秀,她在困境中坚守节操,将儿子抚养成人,并且谨记丈夫的遗训,给予儿子良好的教育。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它不仅是对父亲的追忆,也是对母亲的赞美和敬意。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欧阳修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家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传递了对家庭价值观的思考和传承的重要性。 《泷冈阡表》赏析二详情»

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照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戏答元珍

宋代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宋代 欧阳修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宿云梦馆

宋代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