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曾经爱过西湖的春天来得早。冬雪刚刚融化尽,小小的桃花笑开在树枝上。转眼间春光已经过去,如今只有绿叶成荫,红花凋零不多。剩下的花儿依然妖娆,抓住时机好好欣赏。何况还有美女笙歌,给人一笑。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如从前,听你畅饮欢笑让人陶醉。
注释:蝶恋花:唐代教坊曲名,原名《鹊踏枝》,晏殊改为现名。调名取自梁简文帝萧纲的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个字。此曲为双调,共六十字,分为十句,上下两片各五句,四仄韵。
尝爱:曾经爱。尝:曾经。西湖:此处指颍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
腊雪:冬天的雪。方销:刚刚融化尽。
绿暗红英少:指红花大多已经凋谢,所剩无几,眼前所见都是绿叶。红英:红花。
谋:图谋,追求。
艳态:美艳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
风情:风月之情。此处作者自称年已老去,没有了年轻时的风月情怀。
剩把芳尊倒:只管将酒杯斟满。剩把:只管把。芳樽:精致的酒器。也借指美酒。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作者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春天,已经退居颍州,并且之前多次赏游西湖。而这首词是在第二年晚春创作的,作者第二次游览西湖的时候。词中的“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指的是他第二次游览西湖时已经四十四岁了。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上片描述了作者第一次在早春时节赏游西湖的情景。作者表达了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遗憾。尽管早春虽然还有些寒冷,但已经可以看到桃花初开的景象,预示着美好的景色即将到来。然而,暮春却很快就过去了,作者感受到美丽的春天转瞬即逝,伤感的不仅仅是春天的逝去,更是对韶华和生命逝去的悲怆之情。下片中,作者以宽慰自己的心态,表达了趁有余年以及时行乐的心情。虽然时光易逝,但作者要抓住现在的美好,快乐地生活。他提到了身边的佳人和欢乐的笙歌,但也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无论怎样尽情畅饮,都不可能再有少年时的浪漫豪放情怀。整首词通过乐景入笔,词情由乐而哀,再转为旷达和无奈,生动地表现了迟暮之人赏春时的复杂心情。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赏析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