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氏女》原文赏析

  • sòng
    yáng
    shì
  • [
    táng
    dài
    ]
    weí
    yìng
  • yǒng
    fāng
    chū
    xíng
    yōu
    yōu
  • jīn
    yǒu
    xíng
    jiāng
    qīng
    zhōu
  • ěr
    beì
    shì
    niàn
    róu
  • yòu
    weí
    cháng
    suǒ
    liǎng
    bié
    xiū
  • duì
    jié
    zhōng
    cháng
    wǎng
    nán
    liú
  • xiǎo
    neì
    xùn
    shì
    yōu
  • lài
    tuō
    lìng
    mén
    rèn
    shù
    yóu
  • pín
    jiǎn
    chéng
    suǒ
    shàng
    cóng
    dài
    zhōu
  • xiào
    gōng
    zūn
    dào
    róng
    zhǐ
    shùn
    yóu
  • bié
    zài
    jīn
    chén
    jiàn
    ěr
    dāng
    qiū
  • xián
    shǐ
    qiǎn
    lín
    gǎn
    nán
    shōu
  • guī
    lái
    shì
    yòu
    líng
    leì
    yuán
    yīng
    liú

原文: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送别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注释:
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
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
行:出嫁。悠悠:遥远。
溯:逆流而上。
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
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
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任恤:信任体恤。庶:希望。尤:过失。
尚:崇尚。
资从:指嫁妆。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备。
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礼节。
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
居闲:闲暇时日。自遣:自我排遣。
临感:临别感伤。
零泪:落泪。缘:通“沿”。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送杨氏女》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个小女儿相依为命的故事。诗人与女儿之间有着深厚的父女感情。大女儿即将嫁给一个远方的家庭,离别之际,诗人心中自然充满了无尽的感伤。然而,女儿出嫁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女儿离开之前,诗人给予了她无数的叮咛和告诫:要遵从礼仪和孝道,要勤俭持家。诗人对女儿的深情厚意溢于言表。 《送杨氏女》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即将出嫁的大女儿的,诗人的心情异常复杂,他既舍不得女儿离开,又明白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女儿的深深的父爱和对她未来的期望。

诗人开头点明女儿将要出嫁的事情,女儿要嫁往夫家的路途很遥远。诗人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然而,女儿长大成人,出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诗人忍痛告诫女儿到了夫家后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对女儿的一片殷殷期望。

这首诗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诗人在女儿出嫁之际,给予了万般叮咛和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对亡妻的思念使他对幼女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诗人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提到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这也反映了父女之间的深情厚意。诗人没有过多地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将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叮咛。他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后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整首诗展现了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

全诗情真意挚,至性至诚。诗人对女儿的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诗中的“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以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的期望和对她未来生活的祝福。

这首诗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真诚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的父爱和对她未来的期望。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意,也会被诗中所传递的父女之情所感动。 《送杨氏女》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照片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他的诗集有10卷本的《韦江州集》、两卷本的《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的《韦苏州集》。除了诗歌之外,他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至今。

韦应物因曾担任苏州刺史而被世人称为“韦苏州”。他的诗风以恬淡高远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韦应物的诗作多以山水、花鸟、田园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他的诗作也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倡导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尽管韦应物的散文作品只有一篇流传下来,但这篇散文《与高适旧集》却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这篇散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韦应物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无法得知,但他的诗作和散文作品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别薛华

唐代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送韦城李少府

唐代 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