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赏析

  • shū
    yīn
    xiān
    shēng
  • [
    sòng
    dài
    ]
    wáng
    ān
    shí
  • máo
    yán
    cháng
    sǎo
    jìng
    tái
    huā
    chéng
    shǒu
    zaī
  • shuǐ
    tián
    jiāng
    绿
    rào
    liǎng
    shān
    pái
    sòng
    qīng
    lái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相关标签:小学古诗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由于经常打扫,茅舍庭院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注释:书:写字,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净:也可以理解为“静”。无苔:没有青苔。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护田:这里指环绕着园田的保护。排闼(tà):推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在杨德逢的屋壁上题写的一组诗。杨德逢是王安石在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好友,他的别号是湖阴先生。半山园的建造时间大约在元丰二年至五年之间(公元1079年—公元1082年),而这首诗应该是在元丰前期创作的。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 《书湖阴先生壁》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些描写都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与主人之间的亲近和交流。

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例如,“一水护田”中的“护”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溪环绕农田的情景,给人以母爱般的温暖感觉。而“送青来”中的“排闼”二字,则形容了山色如何近在眼前,仿佛随时都可以触摸到一样。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写主人的生活环境和对山水的热爱,展现了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恬淡的心境。同时,诗中运用了映衬和拟人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的乐趣的领悟,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书湖阴先生壁》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答司马谏议书

宋代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梅花

宋代 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北山

宋代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