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原文赏析

  • yùn
    píng
    jīn
    shān
    huì
    宿
    qīn
    yǒu
  • [
    sòng
    dài
    ]
    wáng
    ān
    shí
  • tiān
    hǎi
    mén
    héng
    beǐ
    yān
    zhōng
    shā
    àn
    西
    xìng
  • chuán
    fǎng
    yóu
    wén
    yuǎn
    yǒu
    lóu
    tái
    zhī
    jiàn
    dēng
  • shān
    yuè
    sōng
    jīn
    suì
    jiāng
    fēng
    chuī
    shuǐ
    xuě
    bēng
    téng
  • piāo
    rán
    zuò
    chéng
    dào
    sāng
    hèn
    weì
    néng

原文: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相关标签:写景抒怀感慨

译文及注释

译文:北固山就像是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晚烟朦胧中的沙岸,犹如杭州的西兴镇。
注释:北固山位于镇江东北,三面临江,北望海口,形势险要,故称为“北固”。西兴镇位于今浙江萧山境内,是王安石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停泊的船上传出阵阵悠扬的笛声,远处的楼台已被夜色笼罩只看到闪烁的灯火。
注释:船舫指的是游船。舫即船。

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白浪腾涌,犹如积雪崩落。
注释:崩腾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突然想乘着木筏轻快出游,去到那扶桑看一看,可惜不能实现。
注释:乘桴指的是乘着木筏。扶桑是神话中日出的地方。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通过考试成为进士,并以他的诗才闻名一时。王安石和王安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经常一起唱和。在这个背景下,王安石为王安国写下了一首诗作《金山会宿诗寄亲友》。这首诗让王安国深感触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次韵诗,以表达自己对王安国的情感。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流转起伏,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颈联以月色和江水为对,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景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乘着木筏去扶桑一游的愿望,展示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整首诗通过对金山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壮丽景色所带来的感慨和诗人内心的无限情怀。诗歌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丰富深远。整体结构井然有序,章法严谨,给人以整齐美感。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宋代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钟山即事

宋代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题张司业诗

宋代 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