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bǎi
    zhōng
    tíng
    bàn
    shì
    tái
  • [
    sòng
    dài
    ]
    wáng
    ān
    shí
  • bǎi
    zhōng
    tíng
    bàn
    shì
    tái
    mén
    qián
    bái
    dào
    shuǐ
    yíng
    huí
    xián
    néng
    yǒu
    rén
    lái
  • xiǎo
    yuàn
    huí
    láng
    chūn
    shān
    táo
    xìng
    liǎng
    sān
    zaī
    weí
    shuí
    líng
    luò
    weí
    shuí
    kaī

原文: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面积达到百亩,其中一半被青苔覆盖,门外的路上铺满了沙子,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流过。喜欢悠闲的人有几个会来呢?
春天来了,庭院里曲折的回廊非常安静。山上的桃花和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不知道它们是为谁而开放,为谁而凋零?

注释:
“百亩”句:引自刘禹锡的《再过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百亩:大约的数目,形容庭园非常大。半是苔:一半被青苔覆盖。
白道:洁白的小路。李商隐的《无题》中有句:“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小院”句:引自杜甫的《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山桃”句:语出雍陶的《过旧宅看花》:“山桃野杏两三栽,树树繁花去复开。”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树,溪边的杏树。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为谁”句:引自严恽的《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过两次失败的经历,最终选择隐居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许多词作,其中大多数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他闲适的心情。

这些词作主要创作于元丰年间,包括《清平乐》、《浣溪沙》、《生查子》和《千秋岁引·秋景》等。这些词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而闻名,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

在这些词作中,王安石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山水、花草、湖泊和田园风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同时,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展现了他晚年的闲适心情。

这些词作中的江南景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描绘,更是王安石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这些词作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这些词作,读者可以感受到王安石晚年的宁静和满足,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启示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词作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王安石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对生活的一种回应和表达。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创作背景详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钟山即事

宋代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题张司业诗

宋代 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谒金门·春又老

宋代 王安石

春又老。
南陌酒香梅小。
遍地落花浑不扫。
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
细写相思多少。
醉后几行书字小。
泪痕都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