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宫殿。
淮西逆贼:指淮西地区的叛贼。
裴度:唐代宰相,贤相之一。
相印:宰相的印章,象征权力。
武、古、通:指唐代的三位将军。
仪曹外郎:官职,负责军事文书的处理。
行军司马:军队的指挥官。
蔡州:淮西地区的一个州。
太庙: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
赞辞:赞美的文章。
朝堂:皇帝举行政务会议的地方。
诏命:皇帝的命令。
箴言:警句,格言。
旨意:皇帝的意旨。
斋戒:禁食、祈祷。
淋漓:形容文章写得生动、流畅。
尧典、舜典:古代经典。
清庙、生民:古代经典中的篇章。
玉陛丹墀:皇帝的宝座。
臣韩愈冒死呈览:韩愈冒着生命危险呈上。
螭龙:传说中的一种龙。
进谗:向皇帝诬告。
粗砂大石:用粗砂和大石头磨去字迹。
汤盘孔鼎:古代器物,上面刻有文字。
宪宗:唐宪宗,即唐宪宗李纯。
三皇五帝: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
《韩碑》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对韩愈所撰写的《平淮西碑》的鉴赏。全诗主要记叙了韩愈撰写碑文的始末,并竭力推崇了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诗中情意深厚,笔力矫健。韩碑既未抹煞李愬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也极力推崇韩碑,表示同意韩氏的观点。整首诗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清人屈复在《玉溪生诗意》中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这句评价也表明了诗中的独特之处。
诗中所述的历史背景是公元817年(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了李愬的不满。愬的妻子(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于是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而李商隐则完全赞同韩愈的观点,在诗中强烈地表达了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并更加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整首诗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笔力矫健,充满了感情,其中一些名句也一直为人传诵。
《韩碑》鉴赏详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