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送奚三还扬州》原文赏析

  • luò
    xià
    sòng
    sān
    hái
    yáng
    zhōu
  • [
    táng
    dài
    ]
    mèng
    hào
    rán
  • shuǐ
    guó
    biān
    zhōu
    xíng
    gòng
    shǐ
    使
    fēng
  • xiàn
    jūn
    cóng
    cháo
    jiàn
    xiāng
    zhōng
  • jiā
    jiǔ
    nán
    guī
    hèn
    tóng
  • yīn
    shū
    ruò
    yǒu
    wèn
    jiāng
    shàng
    huì
    xiāng
    féng

原文: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相关标签:送别友情

简析

这首诗是送奚三回扬州的诗,与送辛大的诗《都下送辛大之鄂》在主题和结构上完全相同。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扬州作为一片茫茫无涯的水乡,回家需要依靠顺风乘船。诗人羡慕奚三能够通过这条路回到家乡,预示着他不久就能够见到家人。其中,“朝夕”指的是不久的意思。

接下来的四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离家已久的感受,他也希望能够与奚三一起回到南方。如果将来奚三有书信来,他们也许可以在江上相会。这暗示着诗人也有可能回到家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扬州的水乡景色和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对奚三回家的羡慕和自己回家的期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与奚三在江上相会的愿望。整体结构与送辛大的诗相同,都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来传达主题。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简析详情»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汉族,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的本名不详,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名字叫浩,字叫浩然,因此被世人称为孟襄阳。

孟浩然年少时就注重节义,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同时也擅长写诗。当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前往京师游玩,唐玄宗听说了他的诗才,下诏咏诗赞美他。然而,玄宗在赞美中说到了“不才明主弃”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孟浩然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没有追求官职。玄宗对此感到冤枉,说:“你自己不求仕途,我也从未弃绝你,为什么诬陷我?”因此,孟浩然选择放弃追求官职,继续隐居。

后来,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他在那里写了两百多首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被人们称为“王孟”,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一起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猜您喜欢

田园作

唐代 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送陈七赴西军

唐代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唐代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