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送奚三回扬州的诗,与送辛大的诗《都下送辛大之鄂》在主题和结构上完全相同。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扬州作为一片茫茫无涯的水乡,回家需要依靠顺风乘船。诗人羡慕奚三能够通过这条路回到家乡,预示着他不久就能够见到家人。其中,“朝夕”指的是不久的意思。
接下来的四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离家已久的感受,他也希望能够与奚三一起回到南方。如果将来奚三有书信来,他们也许可以在江上相会。这暗示着诗人也有可能回到家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扬州的水乡景色和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对奚三回家的羡慕和自己回家的期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与奚三在江上相会的愿望。整体结构与送辛大的诗相同,都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来传达主题。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简析详情»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汉族,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的本名不详,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名字叫浩,字叫浩然,因此被世人称为孟襄阳。
孟浩然年少时就注重节义,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同时也擅长写诗。当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前往京师游玩,唐玄宗听说了他的诗才,下诏咏诗赞美他。然而,玄宗在赞美中说到了“不才明主弃”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孟浩然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没有追求官职。玄宗对此感到冤枉,说:“你自己不求仕途,我也从未弃绝你,为什么诬陷我?”因此,孟浩然选择放弃追求官职,继续隐居。
后来,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他在那里写了两百多首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被人们称为“王孟”,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一起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