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横渡这万里长江,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孔子在河岸上说: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逝着!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注释: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宽馀(yú):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
风樯(qiáng):樯,桅
《水调歌头·游泳》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这座桥将连接中国的武汉市。这个决定标志着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了整个工程,并在1955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视察。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主席对这座大桥的兴趣与日俱增。在1956年,他再次巡视南方,并再次视察了大桥的施工情况。这次视察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主席对这座大桥的重视程度。
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了庆祝这一重要的里程碑,毛泽东主席于6月1日、3日和4日连续三天在武汉畅游长江。这次畅游不仅是对工程的一种庆祝,也是对中国人民的一种鼓励和激励。
在这次畅游期间,毛泽东主席被长江的壮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他感叹着长江的壮丽和伟大。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对长江大桥建设的赞美和对中国人民的鼓励。
这首诗成为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创作背景,它记录了毛泽东主席对这座大桥的重视和对中国人民的鼓舞。这座大桥不仅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奋斗和努力的象征。
《水调歌头·游泳》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毛泽东的一首诗进行解读。诗中通过借用三国时代的童谣来表达作者从长沙到武昌的旅程,以及他在旅程中的愉悦心情和人民的幸福安乐。诗中还描绘了长江奔流到海的气势和作者横渡长江的壮举,表现了作者游泳技能的卓越。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风浪的驾驭能力和在长江中游泳胜过在庭院散步的感觉,以及作者打破外国经验的框框,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路线的心情。整篇赏析通过对诗中细节的解读,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