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突然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像少女一样纤纤婷立的芳草青美得让人难以忍受。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闲来无事以蹴鞠为乐。
郊野的道路旁草木繁茂,一匹匹骏马奔驰而过,绿杨掩映的庭院中秋千正上下飞舞。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暗自欣喜这风光与往年并无不同。
注释:
蚤(zǎo):“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
芊(qiān)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又指宦官太监。
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上相:泛指大臣。
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大路。“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
红叱(chì)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
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承平:太平。
《长安清明》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880年至894年的唐朝时期。当时,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了长安,导致这座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然后,在公元885年,李克用率领军队再次逼近京师。长时间的战争和洗劫使得长安城已经变得一片废墟。
在公元893年至894年期间,韦庄参加了在长安举行的进士考试。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的长安城已经经历了多次战乱,城市的破败景象无疑给韦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可能是他对长安城的破败景象以及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感慨的表达。
《长安清明》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诗人在首联中暗用了杜甫《登楼》的诗意,表达了自己伤春的愁绪。接着,诗人描写了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以及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在颈联中,诗人描写了宫外游春的繁盛景象,色彩鲜艳夺目,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狂欢之中。尾联展现了身处其中的游人的欣慰,他们忘却了动乱的痛苦记忆,享受眼前的快乐。然而,诗人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诗人用冷峻的目光刻画了长安城清明时分的热闹场面,暗含着深沉的讽刺和斥责之意,以游人的喜乐反衬出诗人的悲郁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 《长安清明》赏析详情»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是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出生于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他是汉族,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也是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庄与温庭筠一起被称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因此也被合称为“温韦”。韦庄擅长写诗,他的长诗《秦妇吟》以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为题材,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诗集《浣花集》共有十卷,后来还有人将他的词作辑录为《浣花词》。《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共三百一十六首。
关于韦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并不确定,只能大致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