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世人心理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请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注释:
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及江宁等地,为六朝故都。
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老木:枯老的树木。
《金陵图》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观赏六幅描绘六朝史事的彩绘图后所产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人深受这些图画的启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以及六朝时期的辉煌与衰落。他被这些图画所揭示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所吸引,感叹着六朝时期的繁荣和兴盛,也感叹着六朝的衰败和消逝。
这些彩绘图生动地描绘了六朝时期的历史场景,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盛世风貌。诗人在观赏这些图画时,不禁被其中的细节所吸引,他看到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美丽的宫殿和繁华的都市。这些图画勾勒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让诗人感受到了六朝时期的辉煌与荣耀。
然而,诗人也看到了这些图画中所揭示的六朝的衰败和消逝。他看到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王将相的陨落,看到了那些美丽的宫殿和繁华的都市的荒凉。这些图画中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让诗人感叹六朝时期的辉煌和衰落,也让他思考着历史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
在这种背景下,诗人挥笔题下了这首诗。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六朝时期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历史的兴衰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六朝时期的赞美和思念。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笔触,将六朝时期的辉煌与衰败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金陵图》创作背景详情»
起了六幅描绘六朝史事的彩绘作为例子,来证明这种说法的错误。他指出这组画并没有为晚唐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画出了它的凄凉衰败。画家通过绘制老木寒云和危城破堞等元素,展现了金陵三百年的真实面貌,使人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的伤感。这种画风与一般的历史组画不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悲壮。
诗人还引用了高蟾的《金陵晚望》来对比,高蟾在诗中表达了对唐王朝走向崩溃的担忧和无奈。他认为自己无法通过画来表达这种伤感,而韦庄则认为这六幅画已经成功地表达了这种“一片伤心”。他反驳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认为只是一般的画家迎合庸俗心理,不愿意反映社会真实面貌而已。
通过这篇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组画的高度评价,认为它们不仅驳斥了粉饰太平的行为,还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诗人的观点体现了他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历史的真实性和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金陵图》赏析详情»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是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出生于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他是汉族,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也是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庄与温庭筠一起被称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因此也被合称为“温韦”。韦庄擅长写诗,他的长诗《秦妇吟》以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为题材,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诗集《浣花集》共有十卷,后来还有人将他的词作辑录为《浣花词》。《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共三百一十六首。
关于韦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并不确定,只能大致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