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越王台》原文赏析

  • qiū
    dēng
    yuè
    wáng
    tái
  • [
    qīng
    dài
    ]
    kāng
    yǒu
    weí
  • qiū
    fēng
    yuè
    wáng
    tái
    hún
    hún
    shé
    lóng
    zuì
  • shí
    shǐ
    cóng
    shuō
    sān
    qiān
    jié
    huí
  • xīn
    shì
    tiān
    wèn
    shān
    kuà
    hǎi
    lái
  • lín
    feī
    yún
    héng
    biǎo
    jiàn
    tàn
    xióng
    cái

原文: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相关标签:登高历史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风猎猎,立马在越王台上,想起历史上的人物,龙蛇混杂,真是悲哀。
补充汉字译文:秋风猎猎,立马在越王台上,想起历史上的人物,龙蛇混杂(hùn zá),真是悲哀。
注释:越王台:一名粤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治事处的遗迹。
混混蛇龙:意谓龙蛇混杂,贤人和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十七史:宋时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粱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合称十七史。
劫:佛教名词,劫难。
轮回:佛教语,意为流转。佛教沿用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认为众生一直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升沉不定,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故称轮回。
天问:《楚辞》有《天问》,为屈原心怀愤懑向天发问所作,提出宇宙问题、历史问题、人生问题等。
临睨(nì):从高处向远方眺望。 《秋登越王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康有为在1879年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国势风雨飘摇的局面,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广东成为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康有为在22岁时第一次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涉猎了一些欧美典籍,并游历了香港。这次经历开启了他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这首诗是康有为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的越王台上,迎着欧风美雨,站在高山之巅,渴望展示自己才华、追求卓越的咏怀之作。 《秋登越王台》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登临越王台》是康有为的一首诗,通过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的风云变幻,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诗歌气势磅礴、风格雄健,展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个性。

诗的开头两句“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凸显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的形象。秋风猎猎,立马高冈,他目睹着混沌的局势,内心激荡澎湃。诗中的“混混蛇龙”寓意着世道陵夷,混乱不堪,英雄人物被埋没在草莽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反思了民族历史上的灾难。王朝的兴衰从何说起,大千世界经历了多少次浩劫。“十七史”是指清朝的历史,诗中的“从何说起”暗示了这段历史的不堪回首。从康乾盛世到光绪末年,国运经历了辉煌和衰落,最终沧海横流。“三千劫”将佛教的时空观念浓缩到了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特指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蒙耻的历史。灾难频繁,浩劫惨重,仿佛经历了三千次劫火的焚烧,堕入了酷烈的生死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愤之情。大地山河疮痍满目,古老的天朝上国即将被现代文明所吞没,诗人仰首苍穹,抚膺浩叹。“腐儒”是诗人自称,他像杜甫和龚自珍一样,以此表达自己特立独行、不徇世俗的个性。“大地山河”叹息祖国的锦绣江山,曾经龙蟠虎踞,雄视一世。然而,列强觊觎,现代文明跨海而来,天朝的残梦破碎。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力挽狂澜的爱国情怀,同时展现了他的时代敏感和开放意识。他俯瞰八荒,眺望青天浩荡,云海苍茫,无边无际,横跨重洋,令人与飞云俱远。他不可能坐在窗前,安于现状,而不思雄飞寰宇。最后一句交织着郁勃和激越的情怀,慨叹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云变幻的景象,反思历史的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当今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展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秋登越王台》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齐天乐·齐云楼

宋代 吴文英

凌朝一片阳台影,飞来太空不去。栋与参横,帘钩斗曲,西北城高几许。天声似语。便阊阖轻排,虹河平溯。问几阴晴,霸吴平地漫今古。
西山横黛瞰碧,眼明应不到,烟际沉鹭。卧笛长吟,层霾乍裂,寒月溟濛千里。凭虚醉舞。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净洗青红,骤飞沧海雨。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唐代 李白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秋登巴陵望洞庭

唐代 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