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碛》原文赏析

  • guò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huáng
    shā
    xíng
    wàng
    yún
    tiān
    zhí
    xià
  • weí
    yán
    jìn
    tiān
    hái
    jìn
    xíng
    dào
    ān
    西
    gēng
    xiàng
    西

原文: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相关标签:边塞写景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黄沙漠中,异乡客子迷失了方向,四处张望只觉得天空向下低垂。只说地到了这里,天也到了这里,我已经走到了安西,却还要继续向西前行。

注释: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
黄沙:指沙漠地区。唐刘长卿《送南特进赴归行营》诗:“虏云连白草,汉月到黄沙。”
云天:高空。《庄子·大宗师》:“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直下低:往下低落。
言:说。 《过碛》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八载,岑参怀揣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离开了繁华热闹的京师长安,前往西部边疆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这是一次重要的任命,也是他迈向官场巅峰的机会。

岑参出发的时候正值天宝九载,他踏上了穿越沙漠的艰难旅程。沙漠是一片荒凉而神秘的土地,无边无际的黄沙铺天盖地,仿佛是一片无尽的海洋。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岑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人类的渺小。

在这个时刻,岑参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思绪和情感。他思考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思念着远离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同时也感到了一丝的忧虑和不安。

岑参的诗作正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边疆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艰难旅程的坚定和勇敢。

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岑参离开京师长安,前往西部边疆的旅程。他在穿越沙漠的途中,思考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篇背景为岑参的诗作增添了一层深刻的意义,使读者更能理解和感受到他的情感和创作动力。 《过碛》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是通过夸大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迷茫和无边无际的感受。诗中的景色描写简洁而生动,通过对天地、云天、地尽的描绘,展现了大漠的广袤和无垠,以及行客在其中的迷失和无助。同时,诗人通过对迷茫和迷失的描写,表达了对归途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最后一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则展示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大漠中的心境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过碛》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春梦

唐代 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赵将军歌

唐代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唐代 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