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碛西馆》原文赏析

  • yín
    shān
    西
    guǎn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yín
    shān
    kǒu
    fēng
    jiàn
    tiě
    mén
    guān
    西
    yuè
    liàn
  • shuāng
    shuāng
    chóu
    leì
    zhān
    máo
    shā
    bèng
    rén
    miàn
  • zhàng
    sān
    shí
    weì
    guì
    ān
    néng
    zhōng
    shǒu
    yàn

原文: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相关标签:边塞生活述志爱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银山碛口狂风好似利箭,铁门关西明月有如白练。
双双愁泪沾湿战马皮毛,飒飒风沙扑打行人脸面。
男儿三十未能建功立业,怎能终日死守笔墨纸砚!

注释:
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碛,沙地。
银山碛口:地名,在焉耆西三百里。
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练:白色的熟绢。
飒飒(sà):象声词,形容风声。胡沙:胡地的风沙。迸(bèng):扑打。
守笔砚:这里指与武功相对的文墨之事。 《银山碛西馆》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天宝八载(749年)担任右威卫录事参军,被派往安西四镇,担任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掌书记。这首诗是岑参在即将到达银山碛西馆时创作的。

当时,岑参所在的安西四镇位于唐朝的西北边境,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岑参作为高仙芝的幕府掌书记,负责管理军务和文书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银山碛是安西四镇的一处重要驻地,位于西北边境的戈壁沙漠中。这里地势险要,环境恶劣,是岑参等人奋战的战场。岑参在即将到达银山碛西馆时,感受到了边境的艰苦和危险,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首诗通过描绘银山碛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岑参对边境战事的思考和感慨。他用诗歌表达了对边境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边境战事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岑参的创作背景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边塞诗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诗人们通过描绘边境的景色和战事,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岑参的这首诗正是边塞诗的典型之作,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边塞官员的身份和对边境战事的思考。 《银山碛西馆》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的愁绪和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展现了诗人的精神力量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诗的前四句通过描写边地特异的景物,如银山碛口的狂风和边塞的月夜,勾勒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个环境让诗人感到愁绪,愁泪不可遏止。尤其是在这个时候,狂风卷起沙尘扑到诗人脸上,表现出了风的力度和夜风的凛冽,衬托出诗人的愁绪。通过回环的写法,诗人将边地易变的天气和狂暴的烈风展现得十分突出,从而展现了艰苦的戎马生活场景。

诗的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勇气和豪情。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诗人并没有畏怯,而是自称为英雄男儿。虽然守在笔砚前可以免受风沙的折磨,但这并不符合诗人的理想和豪情。诗人自愧自叹,但更重要的是自励和自勉,表现出立功异域、封侯万里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以反问的方式作结,表现出诗人的决心和豪言壮语。整首诗通过先抑后扬的笔法,以慷慨激昂的情调结束,展现了诗人的精神力量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的风格俊爽豪迈,粗笔挥洒,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一种脱口而出的感觉。通过描写诗人的愁绪和豪情,以及艰苦的戎马生活场景,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愿望和精神力量。 《银山碛西馆》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凯歌六首

唐代 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宿铁关西馆

唐代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暮秋山行

唐代 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