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军攻打播仙镇的历史背景。根据文中提到的公元754年和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可以推断出这次事件发生在唐朝时期。文章还提到了封常清的攻打播仙,以及诗中提到的“蕃军”和“蕃城”,这表明这次攻打是针对吐蕃的。当时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战争既有自卫的因素,也有扩张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在破坏播仙的时候,岑参在封常清的幕府供职,而这次事件发生在冬天,岑参就在这个时候创作了这组诗。 《凯歌六首》创作背景详情»
战斗的残酷和悲壮。同时,通过描写战场上的空鞍和湿旗,表现了战斗结束后的凄凉和寂寞。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的场面和氛围,展现了唐军的勇猛和战斗的残酷性。通过对战斗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封常清的赞美和敬佩,同时也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凯歌六首》鉴赏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