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原文赏析

  • qín
    zhēng
    sòng
    wài
    shēng
    xiāo
    zhèng
    guī
    jīng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wén
    qín
    zhēng
    shēng
    zuì
    chán
    xián
    shí
    sān
    zhù
  • yuàn
    diào
    màn
    shēng
    weì
    zhōng
  • hóng
    tíng
    shuǐ
    zhī
    shǔ
    dàn
    huáng
    zhōng
    bái
  • qīng
    fēng
    lái
    yún
    wén
    zhī
    jiǔ
    xǐng
    leì
  • guī
    qín
    dàn
    qín
    shēng
    qín
    shēng
    beī
    liáo
    sòng

原文: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相关标签:送别抒情惆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
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
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
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
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啊,送你上路。

注释:秦筝:古秦地(今陕西一带)产的一种弦乐器。筝,一种弦乐器。
“汝不闻”两句:说秦筝五色十三弦,声音最为悲苦。五色,涂成五色。缠弦,将弦缠在筝上。十三柱,十三根缠弦的支柱。
“怨调”两句:说秦筝声调幽怨缓慢,好似向人倾诉衷肠,一曲尚未弹完,天色就已近午时。如欲语,好似向人倾诉。
“红亭”两句:说在池水树木环绕的空气清爽的红亭上,秦筝忽又弹起《黄钟》和《白经》两支曲子。不知暑:不觉有暑天的炎气。
“清风”两句:说秦筝声音悠扬,如清风飒飒而来,天上的云彩也停下来倾听;至于送客的人们就更被这声音从醉中唤醒而泪如雨下。云不去,云彩为秦筝声吸引而不愿离去。
秦:指地处秦地的长安。聊,聊以,姑且。汝,你。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的凄怆悲苦之情。全诗可以分为三层。

首先,诗的前四句主要描写了秦筝的音调特色。诗人通过使用“汝不闻”这一开头,点明了这首歌是为了肖正而作,并且强调了秦筝的重要性。诗中的“苦”一词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写秦筝的构造复杂性,暗示了曲调的独特之处。最后两句具体描写了秦筝的声音特色,先是写出了声调的幽怨沉缓,然后通过时间的推移,写出了曲调的悠远绵长,预示着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

其次,诗的次四句描写了送别时弹奏秦筝的情景。诗人首先点明了水绕树合的红亭,这是送别的环境,也是弹筝的环境。接着指出所弹奏的曲调是《黄钟乐》和《白芝曲》。然后集中描写了秦筝的音乐效果:清风飒飒而来,浮云停滞不动。通过使用“飒”一词,传达出凄怨之情,“云不去”则反映出缠绵难舍。这两句不仅通过自然界的景物形象描写了秦筝的声音,还通过“物之尚且有知”的比喻,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进而写出了秦筝声引起的惆怅别情。

最后,诗的最后两句点明了“送”字的含义。诗人归秦地而作秦声,歌题非常贴切。结尾的“汝”字与开头的“汝”字相呼应,强调了“送汝”这一送别的意义。而“悲”字与开头的“苦”字相呼应,表达了借秦筝传达出的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其中似乎也包含了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之意。

这首诗情调悲切婉转,催人泪下。韵脚也低沉凝重,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怆悲苦的心绪。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代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代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代 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