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赏析

  • chū
    guò
    lǒng
    shān
    zhōng
    chéng
    wén
    pàn
    guān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驿
    guò
    驿
    驿
    xīng
    liú
  • píng
    míng
    xián
    yáng
    lǒng
    shān
    tóu
  • lǒng
    shuǐ
    tīng
    lìng
    rén
    chóu
  • shā
    chén
    hàn
    lòu
    níng
    diāo
    qiú
  • 西
    lái
    shuí
    jiā
    dào
    xīn
    fēng
    hóu
  • qián
    yuè
    ān
    西
    shàng
    tíng
    liú
  • yóu
    weì
    dào
    lái
    shí
    zài
    西
    zhōu
  • shí
    guò
    shā
    zhōng
    cháo
    fēng
    xiū
  • zǒu
    suì
    shí
    zhōng
    jiē
    xiě
    liú
  • wàn
    fèng
    wáng
    shì
    shēn
    suǒ
    qiú
  • zhī
    sài
    yuán
    weí
    móu
  • shān
    kǒu
    yuè
    chū
    xiān
    zhào
    guān
    chéng
    lóu
  • liú
    sōng
    fēng
    jìng
    xiāng
    sōu
  • bié
    jiā
    lài
    guī
    mèng
    shān
    sài
    duō
    yōu
  • qiě
    xié
    shǒu
    chóu
    qián
    xiū

原文: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相关标签:边塞战士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释:
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名未详。判官,节度使佐吏。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
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
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沙碛:指沙漠、戈壁。
终朝:从早到晚。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天宝八载(749年)被任命为右威卫录事参军,成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这首诗是岑参在赴安西途中所作。

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安西四镇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重要军事据点,负责维护边疆安全和统治西域各族。岑参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官员,被派往安西四镇,担任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负责管理文书和记录事务。

这首诗是岑参在赴安西途中所作,可以想象他在行军途中的心情和感受。他身处陌生的西域,面对艰巨的任务和未知的挑战,内心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事业的热情。

这首诗以岑参独特的笔触和感悟,描绘了他在行军途中所见所闻。他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大漠孤烟、边塞风情,展现了西域的壮丽景色和异域风情。他以诗人的眼光和感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相结合,展现了西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岑参的才华和诗歌造诣,也反映了唐朝对西域地区的重视和对边疆安全的关注。岑参作为一名官员,肩负着维护边疆安全和统一多民族的重任,他的赴任之路也象征着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和文化交流。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西域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思考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初过陇山》是一首描写边塞行军的诗歌。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离长安西行情景、路遇宇文判官情景和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描写了行军的迅速和遥远。诗人用“一驿过一驿”和“驿骑如星流”来形容行军的速度和路程的遥远。接着,诗人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来补充描述行军的远程和急切。然后,诗人写到抵达陇山后的感受,用“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来表达对陇山的感受和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十六句描写了诗人在途中遇到宇文判官的情景和双方的交谈。诗中通过描写骑者的形象和身份来引出宇文判官的出现。诗人用“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描绘骑者的艰辛旅程,然后用“西来谁家子”和“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和心理。这些描写在“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使诗的情调发生了转变。接下来的八句是骑者即宇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诗人通过描写路途的遥远、天气的恶劣和道路的坎坷艰难,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艰苦。最后,诗人用“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来揭示骑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以身许国、公而忘私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写行军的情景和骑者的心理变化,展现了边塞行军的艰辛和骑者的忠诚精神。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行军的艰苦和骑者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主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唐代 岑参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唐代 岑参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

登凉州尹台寺

唐代 岑参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