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凉州尹台寺》原文赏析

  • dēng
    liáng
    zhōu
    yǐn
    tái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sān
    yuè
    bàn
    huā
    jīn
    shǐ
    kaī
  • yīn
    cóng
    lǎo
    sēng
    fàn
    gēng
    shàng
    rén
    tái
  • qīng
    chàng
    yún
    dàn
    xián
    fēng
    lái
  • yìng
    dǎo
    zài
    hái
    shān
    gōng
    huí

原文: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相关标签:春天边塞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这个寒冷的边疆地区,直到三月的春半时,梨花才开始绽放。于是我和寺庙里的老僧一起吃完饭,又登上了夫人台。那悠扬的歌声使白云停止了流动,那优美而淡雅的琴声就像清风吹过一样。我也应该骑着马倒骑回去,像山公那样喝得酩酊大醉。

注释:因:表示结果,于是。更:再次。云不去:引自《列子·汤问》中的一段故事,描述了薛谭学唱秦青的歌曲,自以为已经完全掌握了技巧,于是辞别秦青回家。但秦青并没有放弃,送别薛谭时在郊外弹奏琴曲,声音震动了林木,响彻云霄。山公:指晋代的山简。 《登凉州尹台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天宝十年)春季。诗人在梨树花开的季节,前往尹台寺游玩。他登上夫人台,欣赏着四周的美景,同时还听到了一位人高歌的声音。这美妙的景色和动听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使他陶醉其中,感觉仿佛可以将这一切都带回家。 《登凉州尹台寺》创作背景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对于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解读。首先,诗人通过描写三月春天和梨花开放的景象,给人以奇异惊喜之感,展现了漠北温馨的一面,让人倍感心怡。接着,诗人登山赏花,进入禅寺,欣赏寺中的古迹,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情趣。然后,诗人在祥和的氛围中专注地品味“只应天上有”的绝妙韵律,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最后,诗人通过古人放达、游牧的故事,衬托出自己此时此刻陶醉其中的心情。整篇诗文以充满意境的情趣作为主线,读来仍然能够感受到余韵,结尾与王维的诗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相呼应,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登凉州尹台寺》简析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火山云歌送别

唐代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裴将军宅芦管歌

唐代 岑参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唐代 岑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谿闻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