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送你东归,相别之时,泪水沾湿了衣襟。戍守天涯的人只有我一个没有回归。
封将军兵败被削官,我又将依靠谁呢?
梦里来到一片湖水山光十分开阔之处,家书写好了,却难觅凭寄的大雁。
幸好你我两家庭院邻近,你如今回去正好顺路帮我捎份家书。
注释:四镇:即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薛侍御:生平不详。
门客:僚属,此处为诗人自指。
书:书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相传大雁善传书信。典出《汉书·苏武传》。
柴扉:柴门,这是岑参自指己家。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在公元755年或756年创作的,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初起,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诗人感到孤单无助,诗中充满了漂泊之意。
诗人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送别了一位朋友东归,自己孤独地留在塞外,因此写道:“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诗人曾在封常清幕府任职,但现在封常清兵败被削去官职,诗人感到失去了知己,无所依靠,因此说:“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他感到自己无处可依靠,孤独无助。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说:“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意思是他的梦想离他很远,书信很少,无法排遣内心的忧愁。接着他说:“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这是他自我安慰的话,实际上是说故人离去后,他将更加孤独,对家乡的思念将更加强烈。
整首诗的语言凝滞,充满了忧伤之情。读来令人感动,让人心生悲凉之感。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鉴赏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