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注释:梦断:梦醒。无绪:没有兴致。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译文及注释详情»
绍圣四年(1097)春末,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美丽时刻。在这个时候,大地上的万物都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然而,对于作者来说,这个春天却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感受。
作者谪居郴州,这是一种被迫离开家乡的状态。也许是因为政治原因,也许是因为个人原因,作者被迫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
然而,正是在这种孤独和无助中,作者的创作灵感迸发出来。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借助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思绪。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描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用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希望能够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思念传达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给了它一种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绍圣四年春末的创作背景,使这首词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词感受到作者的孤独、无助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内涵。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创作背景详情»
。这里的“五更风雨”不仅仅是描述自然现象,更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风雨的声音在夜晚格外明显,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与作者此时的心情相呼应。同时,风雨也可以被理解为世事无常、命运无常的象征,暗示着作者的困境和无奈。
最后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整首词的高潮和点睛之笔。作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躺在床上,倾听着风雨的声音。这里的“夜阑”和“卧听”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孤寂和无助。而“铁马冰河入梦来”则是作者对自己悲苦命运的深刻感慨。铁马冰河是古代战争中的艰难险阻,入梦来则是指作者在梦中也无法逃避这些困境。这两句词朴实而深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词以春去的落花飞絮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哀伤和无奈。词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象之中,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宋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赏析详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