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原文赏析

  • luò
    suǒ
    ·
    yáng
    huā
    zhōng
    kōng
    feī
  • [
    sòng
    dài
    ]
    qín
    guān
  • yáng
    huā
    zhōng
    kōng
    feī
    nài
    jiǔ
    cháng
    nán
    zhù
    hǎi
    cháo
    suī
    shì
    zàn
    shí
    lái
    què
    yǒu
    kān
    píng
    chù
  • yún
    weí
    hǎo
    xiāng
    jiāng
    guī
    kěn
    báo
    xìng
    gēng
    fēng
    jiě
    huā
    weí
    zhǔ

原文: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相关标签:爱情相思哀伤一落索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丈夫像杨花一样轻浮,时而往东,时而往西,早上说三晚上说四,就是不肯在家里久留。海潮虽然只是暂时到来,但至少会来。

丈夫啊,我一直在思考,如果真的有仙宫的话,夫妻俩应该一起前往那里。谁知道你却像摧花的残风一样,那么薄幸,根本不懂得替我做主,我还有什么期望呢?

注释:一落索:词牌名,指一种词曲的名称。双调,共有四十六个字,按照平仄格式排列,每阕有三个仄韵。紫府:道家称仙人居所。相将:相互,共同。 《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元丰年间是宋代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十分淡薄。人们追求名利,追逐权势,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词人感到无奈和嘲讽,他们希望通过词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元丰年间及第之前创作的。元丰年间是宋代末年,这个时期社会风气更加浮躁,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更加疯狂。而“及第”则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这是宋代社会上升通道的重要途径。通过考取进士及第,可以获得官职和权势,成为社会上的精英。

然而,词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感到困惑和无奈。他们看到了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为了得到权势而不顾道德和良知。他们看到了社会上的虚伪和假面具,看到了人们为了面子而违背自己的内心。词人们希望通过词作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嘲讽和无奈,同时也希望唤起人们对于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关注。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和社会虚伪的现象。词人们通过词作来表达自己对于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希望唤起人们对于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关注。这首词在宋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也展示了词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一段情感的转折点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人通过对杨花和海潮的对比,以及碧云和五更风的对比,展现了女主人公对男子薄幸的怨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的意象丰富,通过杨花和海潮的象征,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男子薄情寡义的不满和愤懑。词情流畅清新,布局工稳,针脚细密,通过虚词的运用,将情感的转折点表达得非常明晰。整首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词中的意象丰富,通过杨花和海潮的对比,展现了女主人公对男子薄幸的怨怼和不满。杨花终日飞舞,代表着春景的繁华和美好,但却是短暂的,无法长久留驻。而海潮的回归虽然短暂,却有信,有期,与男子的一去不返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词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生动。

其次,词中通过对碧云和五更风的对比,展现了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男子薄幸行为的责难。女主人公渴望碧云有路可相将归去,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男子的期盼。而对五更风的责难,则是对男子薄情寡义的不满和愤懑。特别是末句中的“不解与花为主”,既是对男子的抱怨,又包含着女主人公满腹的心思,使词情更加含蓄和蕴藉。

最后,整首词的抒情流畅清新,布局工稳,针脚细密。词中运用了虚词如“奈”、“却有”、“好”、“肯如”等,将每段情感的转折点表达得非常明晰。这些虚词的运用,使词情更加细腻和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这首词通过对杨花和海潮、碧云和五更风的对比,展现了女主人公对男子薄幸的怨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情流畅清新,布局工稳,针脚细密,通过虚词的运用,将情感的转折点表达得非常明晰。整首词的赏析可以从意象丰富、情感转折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 《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秦观的照片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

猜您喜欢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宋代 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虞美人

宋代 秦观

陌头柳色春将半。枝上莺声唤。客游晓日绮罗稠。紫陌东风弦管、咽朱楼。
少年抚景渐虚过。终日看花坐。独愁不见玉人留。洞府空教燕子、占风流。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

宋代 秦观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