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原文赏析

  • chǒu
    ér
    ·
    lái
    jiǔ
    xǐng
    qīng
    mèng
  • [
    sòng
    dài
    ]
    qín
    guān
  • lái
    jiǔ
    xǐng
    qīng
    mèng
    chóu
    lán
    gān
    lòu
    qīng
    hán
    róng
    leì
    gān
  • jiā
    rén
    bié
    hòu
    yīn
    chén
    qiāo
    shòu
    jìn
    nán
    pīn
    míng
    yuè
    duān
    guò
    hóng
    lóu
    shí
    èr
    jiān

原文: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相关标签:离别抒情相思丑奴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夜晚清醒而无梦境,周围一片宁静,我因忧愁而倚靠栏杆。夜深天寒,晶莹的露珠不断滴落,冰冷的秋雨落在荷塘的芙蓉花上,就像清泪未曾干过。

想起与佳人分别后,彼此没有音信,虽然身体不断消瘦,但仍难以放弃思念。夜已更深,高悬的明月不知不觉地已经移过红楼十二间了。

注释:丑奴儿:词牌名。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淮海词》调名作《采桑子》,注云:“元刻丑奴儿。”
阑干:即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芙蓉:荷花的别名。
音尘:音信,消息。
难拚(pàn):犹难舍。
无端: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作者身份存在争议,可能是秦观或黄庭坚。根据词的意境,这首词是在一个月夜里,作者醉酒之后因思念佳人而创作的。然而,具体的创作年份却无法确定。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多情的才子在月夜中思念的别情愁绪。词的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是在深夜,隐含的背景是在酒醉之后,描述了“清无梦”和“愁倚阑干”的情景。使用“清”字描绘了夜深人静酒醒后的清晰感和周围环境的宁静,展现了词人当时的孤独和无聊。而“无梦”这两个字则准确地描绘了酒醒后思绪清醒时的惶恐、无聊和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倚在栏杆上所见的景象。其中的“雨打”一句引用了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句:“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两句描写景色,实际上也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接着,词中交代了愁的原因:与心爱的人分别后,彼此没有音讯,但深深地相思却日益加深,即使“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弱不堪,也没有丝毫减退的迹象。“瘦尽难拚”这句话表明了他的愁情之深。

最后两句又回到了倚在栏杆上所见的景象。陷入沉思的词人完全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中,夜已经更深了,明月已经移过了红楼十二间。通过描述他“愁倚”的时间之久和精神的集中,展现了他相思之深。而“无端”这两个字则透露出怨恨之意,看似是在怨月亮,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无法排解的痴语。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秦观的照片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

猜您喜欢

金山晚眺

宋代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宋代 秦观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

宋代 秦观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