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吴都赋》说:“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只有吴兴才有这种繁华的景致。吴兴春游的壮观场面,西湖也不能相比。已酉这一年,我和萧时父在城南处一边载酒一边划船,归来于是写下此词。
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一只小船,我忽然发现,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恋人。她正在用团扇轻轻地去迎接那些飞来飞去的杨花,她的眼神,真是楚楚动人。春光渐渐去远,沙洲自然变绿,又添几声悦耳的鸟鸣。遥想当年,在繁华如锦的扬州路,我如杜牧年少时放荡寻欢。往事早已成烟,思念也无用处。
又一次到了寒食时节,宫廷中恐怕又在分烟。无奈在我此时满情惆怅,办见季节已经更换。只能把满腔幽怨付给偷英,任它飞到空荡荡的石阶前。千丝万缕的细柳,里面乌鸦在此掩身,轻软的柳絮好像在为来去的客人飞舞回旋。忆起当年出关,与伊人分别的情景,令人难忘。
注释:
琵琶仙:词牌名,原为姜白石的自度曲。双调,一百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八句四仄韵。
吴都赋三句:清顾广圻《思适斋集》十五《姜白石集跋》:此三句系“《唐文粹》李庾《西都赋》文,作《吴都赋》,误。李赋云:‘其近也方塘含春,曲沼澄秋。户闭烟浦,家藏画舟。’白石作‘具’、‘藏’,两字均误。又误‘舟’为‘船’,致失原韵。且移唐之西都于吴都,地理尤错。”
吴兴:今浙江湖州。
己酉岁: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
萧时父:萧德藻之侄,姜夔妻族(内弟)。
旧曲:旧日坊曲。坊曲,常代指歌妓集聚之地。
桃根桃叶:桃叶系晋王献之爱妾,见辛弃疾《祝英台近》注。桃根为桃叶之妹。此处借指歌女。
歌扇:晏几道《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约,缠绕,邀结,此处意谓沾惹。
《琵琶仙·双桨来时》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白石在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时,在吴兴(今浙江湖州)载酒游春的情景。在游览过程中,他看到了一艘画船上的歌女和一个情侣,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让白石产生了怀念过去的感觉,激发了他对某个特殊人物的思念之情。词中的“桃叶桃根”一句是指他过去的情侣是两个女子,其中一个女子擅长弹奏琵琶,因此这首词的调名被命名为《琵琶仙》,这是白石自己创作的新调。 《琵琶仙·双桨来时》创作背景详情»
白石的情感达到了顶峰。他用“起舞回雪”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合肥女子的思念和渴望。整首词以柳为线索,通过引用唐人的咏柳诗来衬托白石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合肥女子的深情厚意和对过去的回忆。这首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爱情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音乐和诗歌的热爱和才华。整篇赏析通过对词中的意象和引用的唐诗进行解读,揭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琵琶仙·双桨来时》赏析详情»
这首词以描写春游时偶遇昔日恋人相似女子为主题,通过勾起对往日情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词人的感受和怅惘。上片描写了奇遇时的感受和怅惘,下片则写出了芳景虚逝的怨恨。词中的“桃根桃叶”代指词人在合肥所眷恋的琵琶妓娣妹之人。而“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这两句则借细柳添色生愁,暗用李白《杨叛儿》中的意象,传达出昔日欢爱已不得,唯见杨花柳絮漫天舞的惆怅与伤感。陈匪石在《宋词举》中评价道:“全篇以跌宕之笔写邈之情,往复回环,情文兼至。结拍想到‘初别’,即行收住,尤觉余味曲包,非徒以清刚胜也。”这首词既有生活体验在内,也展现了作者捕捉瞬间美景及表现瞬间感受的高超能力。而“春渐远”以下则以顿宕转折的方式,借眼前景写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限感伤,抒写了时序更易,流光匆匆,景是人非的怨悱与无奈。 《琵琶仙·双桨来时》评解详情»
清新。春渐远,指的是春天渐渐远去,夏天即将到来。汀洲自绿,指的是汀洲上的草木已经绿了起来,春意盎然。几声啼鴂,指的是几只啼鸟的鸣叫声,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这三句词语的运用,使整个词境更加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词语,描绘了自己对旧日情人的思念之情。“独自倚、阑干,无限思量。”独自倚在栏杆上,无限思念着旧日情人。这句词语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接着,“烟波渺渺,云雾茫茫,一片孤帆远影。”烟波渺渺,指的是水面上的烟雾弥漫,景色模糊不清。云雾茫茫,指的是天空中的云雾密布,看不到远处的景色。一片孤帆远影,指的是远处水面上孤零零的一艘船影。这几句词语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迷茫,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最后一句词语,“独自倚、阑干,无限思量。”与开头的“独自倚、阑干,无限思量。”呼应,使整个词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整首词语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旧日情人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词语运用灵活,意境深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琵琶仙》是一首词调名,最早见于姜夔的词作,是他自己创作的曲调。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极度渴望中产生幻觉的情景,将那种盼望、惊喜和最终失望的复杂情感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得十分真实。词的下半部分通过描写流水落花、春天的离去以及过去的悲伤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无限感慨。下片则表达了时光流逝、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深深伤感,其中的“都把”两句语气似乎轻松,但情感却异常沉重。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当前景物的美丽和生动,同时也蕴含着对春天的珍惜和离别的伤感,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张炎赞扬这首词“情景交融,言外之意”。整首词的笔意清晰而优雅,多次引用前人的诗句,使得整体呈现出自然而不刻意的感觉。 《琵琶仙·双桨来时》题解详情»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