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
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何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的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
注释:
八归:词牌名。姜夔自度曲。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始于姜夔,双调一百十五字。平韵体有高观国词,一百一十字,有脱文。二体虽用韵有平仄之异,而声调则同。
暗雨:夜雨。
乍:忽然
篠墙:竹篱院墙。篠,细竹。
蛩:蟋蟀。
水面琵琶:指白居易《琵琶行》事。
啼鴂:亦作“鹈鴂”“鶗鴃”,即杜鹃鸟。
未款:不能久留。
渚:水中小块陆地。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文君: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
翠尊:翠玉的酒杯。
玲珑:皎、晶莹。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根据夏承焘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考证得出的。据考证,这首词大约是在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以前写的,词人当时正在长沙旅行。关于词人胡德华的生平,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创作背景详情»
浓,情愈深。整个上阕,通过描写庭院的凄清景物和离别的忧伤情绪,展现了词人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奈之感。
下阕则以送别的水边为背景,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词中使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通过设问句“问水面琵琶谁拨”,将离别的情绪与琵琶声相结合,表达了词人对别离的思念之情。接着,“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通过将江山与啼鴂联系起来,表达了词人对离别所带来的损失和痛苦的感叹。这里的啼鴂不仅仅是一种鸟的形象,更是象征着众多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衰落。词人通过描绘山河异色和众芳芜秽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所带来的痛苦和忧愁的深切感受。整个下阕,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和离别的思念,展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无尽思念和悲伤之情。
整首词通过多次转移时间和空间,逐层抒发离情别绪,将离别的忧伤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词中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整体上,这首词在章法和布局方面颇具匠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赏析详情»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