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犯·咏芍药》原文赏析

  • fàn
    ·
    yǒng
    sháo
    yào
  • [
    sòng
    dài
    ]
    jiāng
    kuí
  • hèn
    chūn
    shèn
    chūn
    què
    xiàng
    yáng
    zhōu
    zhù
    weī
    zhèng
    jiǎn
    shāo
    tóu
    nòng
    shī
    hóng
    qiáo
    èr
    shí
    zǒng
    shì
    xíng
    yún
    chù
    jiàn
    bàn
    tuō
    gōng
    xiào
    xiāng
  • jīn
    qiān
    duǒ
    weí
    shuí
    niàn
    bìn
    chéng
    lái
    gòng
    zūn
    hòu
    西
    yuán
    绿
    yīn
    shǔ
    liú
    láng
    xiū
    huā

原文: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相关标签:咏物写景侧犯

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我正怨恨春光易逝之时,却看到芍药盛开,为何这春色会迁徙到扬州?微雨中,在二十四桥周围,芍药绽放出像茧子一样的花蕾,仿佛在捉笔写诗。芍药默默无言,宛如美女脱下宫装含情微笑。

椭圆形的金色花叶和无数艳丽的花朵,被载歌载舞的赏花人群所包围。谁会想到我,两鬓已斑白,来此地赏花饮酒。等到春尽夏来,名园绿意薄,芍药红色减少之时,我愿意默默无闻地为芍药编写花谱。

注释:侧犯:词牌名。词的“犯调”中,凡以宫犯羽的,称为“侧犯”。创自北宋周邦彦。双调七十七字,仄韵格。
茧栗:本指牛犊的角刚生出,像茧子一样,见于《礼记·五制》。此处借用以形容花蕾的小。
红桥二十四:二十四桥是古代扬州的名胜。
半脱宫衣:这里借指花开一半。宫衣,原指宫女的服装。
金壶:酒器。这里指巨大的黄色花朵。
尊俎(zǔ):古代盛酒肉的器皿。这里指饮酒。尊,盛酒器;俎,放置肉的几。
西园:此处泛指园林。
花谱: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攽著有一卷《芍药谙》。 《侧犯·咏芍药》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侧犯·咏芍药》是一首描写扬州景物的咏物词,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202年(宁宗嘉泰二年)。词人在中年时重游扬州,正值暮春时节,芍药盛开,歌舞满城。词人身处于这个名花倾国的盛景之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自己的迟暮之感,于是创作了这首《侧犯·咏芍药》。这首词以芍药为主题,通过描绘芍药的风姿和扬州的景物,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词以芍药为象征,通过描写芍药的美丽和短暂的花期,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词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侧犯·咏芍药》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表达出词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忧伤和无人问津的感叹。“鬓成丝”形象地描绘出词人的白发,与芍药的红艳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整篇词以芍药为主题,通过描绘芍药的美丽和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逝去的感慨。芍药作为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和美好。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芍药的娇艳和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芍药的芬芳和生命的脆弱。同时,词人也借芍药之美来反衬自己的衰老和无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忧虑。



整篇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词人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词中的景物和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通过对芍药的描写,词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词中的意境更加鲜活和生动。同时,词人也通过对扬州的描绘,将芍药的美丽与城市的繁华相结合,展现了扬州的风景和文化底蕴。



总之,这篇词以芍药为主题,通过对芍药的描写和对自己的思考,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忧虑。词语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侧犯·咏芍药》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姜夔的照片
姜夔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您喜欢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宋代 姜夔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淡黄柳·空城晓角

宋代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月下笛·与客携壶

宋代 姜夔

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幽禽自语。啄香心,度墙去。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残茸半缕。怅玉钿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
凝伫,曾游处。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