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和好友一起带着酒去郊游,却发现一夜的风雨已经将梅花摧残殆尽。梅花枝头上的孤鸟独自鸣叫,啄食花心,然后飞向天空。在我心爱的女子纤纤玉手的一件崭新的春衣上,还残留着缝制时的线头。可惜现在梅花的芬芳凋谢,她也被困在深深的庭院,我们再也无法相见了。
我站在原地凝望着我们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如今只剩下那天我们系马的垂柳和熟悉我的鹦鹉。当我从梦中醒来时,我的爱人又在哪里呢?我只能借助梁间的燕子将我的深情传达给她,问问她现在过得怎样。当初我们怎么能想到会虚度时光,浪费青春呢。
注释:
月下笛:词牌名,调自周邦彦的《片玉词》,因词中有“凉蟾莹彻”和“静倚官桥吹笛”的句子,所以取此名。
壶:酒器。
梅花过了:指梅花被风雨打落在地。
幽禽:栖息在幽静地方的小鸟。
香心:花心。
柔荑:形容女子娇嫩的纤纤玉手,像初生的柔嫩茅草。
残茸半缕:指女子为他缝制的春衣上还残留着一缕线头。残茸指缝制衣物时用过的线头。
玉钿:古代女子的首饰,此处形容落下的梅花像钗钿一样。
朱门:红漆大门,指心爱的人所居住的地方。
认郎鹦鹉:只有架上的鹦鹉还能认得我。
彩云: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命运不佳的佳人。
倩:借助。
吟袖:诗人的农袖,此处指作者自己。
弓腰:形容女子纤细柔软的腰肢,舞蹈时腰部弯曲的姿态。
恁:如此。
《月下笛·与客携壶》译文及注释详情»
《月下笛》是一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当时,词人身处杭州,回忆起过去的冶游时光,思念起一位曾在青楼中相遇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段往事早已过去,但对那人的思念却仍然挥之不去,难以割舍。因此,词人不免感到怅惘忧伤,只好与朋友一起携带酒壶,借酒消愁。《月下笛》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创作而成的。 《月下笛·与客携壶》创作背景详情»
,但仍对过去美好的回忆难以忘怀。最后以燕子和伊人的形象来表达词人对旧情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悲伤。
整首词以春景为背景,通过描写春光和春衣,展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恋人的思念。上阕以春景描写为开端,通过描写梅花和鸟儿,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恋人的思念。下阕则以故地凝思为主题,通过描写旧地和燕子,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旧情的眷恋。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春景和旧情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悲伤。词人通过对春光和春衣的描写,将自己与恋人的关系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词中的情感更加真实和深刻。同时,词人通过对旧地和燕子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旧情的眷恋,使整首词更加富有情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景和旧情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悲伤。词人通过对春光和春衣的描写,将自己与恋人的关系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词中的情感更加真实和深刻。同时,词人通过对旧地和燕子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旧情的眷恋,使整首词更加富有情感和意境。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月下笛·与客携壶》赏析详情»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