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西施一顾倾覆了吴国的故事流传至今,而西施本人已经不见了,眼前只有笼罩在鉴湖烟雾中的迷茫。当时的事情就像下棋一样,也是天意所安排的。越国的大夫文种逝去了,真是可惜,更可笑的是人世间的变幻,千年过去了却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我已经游玩得很疲倦了,在夜晚里乘船漂流,想要静一静,似乎有水鸟在呼唤我。
蓬莱阁对面的秦望山一片碧绿,只是担心山下的越王故垒已经长满了草,现在正在有人砍柴。如今我倚在栏杆上微笑,但并不感到高兴。有侍女在唱歌,还请松林的风伴奏,确实是一件乐事。但我更希望等到西山的月亮落下,迎来大宋江山百鸟齐唱的黎明。
注释:
⑴汉宫春:这是一个词牌名,《高丽史·乐志》中有一首名为《汉宫春慢》的词曲。《梦窗词集》中收录在“夹钟商”中。这首词共有96个字,前后两段各有四个平韵。
⑵蓬莱阁:指的是浙江绍兴卧龙山上的蓬莱阁。
⑶一顾倾吴:指的是西施的故事。吴王夫差因为西施而荒废朝政,最终被越国所灭。
⑷苎萝人:指的是西施。西施出生在越国苎萝村。
⑸重湖:即鉴湖,位于浙江绍兴的西南部。
⑹对弈:下棋。这里比喻吴、越两国之间的争斗。
⑺大夫:指的是越国的大夫文种。卧龙山原名种山,这里有文种的墓,文种因功劳而被杀害。
⑻须臾:表示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⑼秦山:即秦望山,位于绍兴的东南部。秦望山上有秦始皇游玩时的石碑。
⑽越王故垒:指的是越王勾践筑的越王台,位于卧龙山的西侧。
⑾樵苏:指的是打柴割草的人。
⑿小丛解唱:侍女盛小丛擅长唱歌。
⒀竽:一种类似笙的乐器。
⒁月落:这里指的是黎明。
⒂啼鸟:指的是鸣叫的鸟类。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辛弃疾和姜夔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下半年的一次相聚。当时,辛弃疾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到任后,他与姜夔等人一起登上了蓬莱阁,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在这次相聚中,辛弃疾创作了《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这首词,而姜夔则创作了与之相呼应的词。这次相聚和创作,展示了辛弃疾和姜夔的才华和情感交流。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创作背景详情»
沧桑,表达了对朝庭现状的不满和悲凉情绪。而姜夔的这首词则以西施之事为引子,通过描写吴越之争的战场如同一场游戏,以及姜夔对辛弃疾的期待,进一步展开了对人间沧桑的议论和感慨。
词的开篇就以一句“一顾倾吴”点破了美人计的主角西施一顾致使吴国倾覆的事实。接着,姜夔指出西施如今已不见踪影,只留下鉴湖水面上的烟雾。他以此为基础,发表了对吴越之争的议论,将其比喻为一场游戏,强调战场上的生死斗争实际上是人为的结果。他质问道,文种大夫被杀,岂是功带来的罪?他嘲笑人世间的变化如此之快,千年不过是顷刻之间。这一段文字为后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词的下片继续以古迹述事的方式,进一步宣发议论和感慨。姜夔用“笑”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但这笑却是苦笑,无法真正快乐起来。他回忆起辛大将军热情招待他的情景,派小丛为他唱歌,松风伴奏,应该是人生快事。然而,姜夔却无法感到高兴。他从杭州赶来绍兴,不是为了听音乐,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他希望辛大将军能领军北伐,带来大宋朝的黎明时刻,让他听到城头百鸟争鸣。这段文字表达了姜夔对辛弃疾的期待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的来说,姜夔的这首词通过对吴越之争和辛弃疾的期待的描写,进一步展开了对人间沧桑的议论和感慨。他以游戏的比喻来形容战场上的生死斗争,强调人为因素的影响。他嘲笑人世间的变化如此之快,千年不过是顷刻之间。他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辛弃疾的期待,希望辛大将军能领军北伐,带来大宋朝的黎明时刻。整首词以古迹述事的方式展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间沧桑的深刻感慨。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赏析详情»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