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bǐng
    chén
    suì
    jìn
    sōng
    zuò
  • [
    sòng
    dài
    ]
    jiāng
    kuí
  • yàn
    qiè
    chóng
    yún
    kěn
    huà
    chuán
    chóu
    guò
    shí
    táng
    西
    tóu
    fēng
    làng
    è
    jìn
    chí
  • chūn
    jiàn
    shēng
    yíng
    zhào
    绿
    xiǎo
    meí
    yìng
    cháng
    mén
    zhī
    nián
    dēng
    huǒ
    yào
    rén
    guī

原文: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思乡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厚重的乌云压得很低,甚至大雁也被吓得不敢叫唤。当船只经过石塘西畔时,我内心的忧愁更加沉重。船只被迎面而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

迎着回航的方向,春天的河岸上已经渐渐长出了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的枝条是否已经长得压住了门楣?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点回来吧!

注释:浦:水边。棹(zhào):划船的工具,船桨,也指船。长(zhǎng)亚门:长得靠近门楣。一年灯火:指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灯笼、焰火等。要:通“邀”。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重云:密集的云层。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恶(wù):猛烈,厉害。禁(jīn)持:“禁”通“今”,摆布。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姜夔的生活境遇和他写这首词的原因。姜夔是一位穷困潦倒的文人,一直以清客的身份依靠别人的庇护生活。他经常辗转流离,无法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常态。然而,在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回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依张鉴门下)。在途中经过吴松,他因为思乡之情而写下了这首词。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云、画船愁过石塘西等描写词人离家之苦,表现了词人思家之情。下片则以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等描写词人归家之喜悦,展现了词人归心之急切。整首词以对比的手法,将离家之苦与归家之喜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同时,词人运用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词中的景物更具有意境和感染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姜夔的照片
姜夔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您喜欢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

宋代 姜夔

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如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宋代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宋代 姜夔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