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边的洲渚上。
苕溪:指苕溪和霅溪两个地方。
明月:指苕溪那边的明月。
扁舟:指作者的船。
姜夔: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创作了《探春慢》这首词。
萧德藻: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姜夔是好友。
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白石在沔鄂交的朋友。
茸帽:即绒帽,用柔软的兽毛制成的帽子。
章台走马:指年轻人在繁华闹市的大街上游玩。
清沔:指沔水,古代通称汉水为沔水。
竹西:指扬州名胜竹西亭一带。
雁碛:大雁栖息的沙滩。
渔汀:渔舟停泊在河边的洲渚上。
《探春慢·衰草愁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86年,也就是淳熙十三年丙午。故事的主人公姜夔回到了他幼年生活过的湖北汉阳,目的是为了探望嫁在汉阳的姐姐和朋友郑次皋等人。故事发生在秋天,姜夔回到汉阳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对这个地方却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首词是他在离别之前与朋友们叙别时创作的,当时他已经三十二岁。 《探春慢·衰草愁烟》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以描写汉阳冬天的风景作为开头,通过描绘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等景象,表达了忧愁和惜别之情。作者姜夔已经到了中年,尽管他多才多艺,但仍然过着飘泊江湖的生活,对于江湖游士和豪门清客的生活已经有些厌倦。然而,他无法改变现状,感到无可奈何。
接着,词中回忆起自己的往事,提到了拂雪金鞭、欺寒茸帽、章台走马等情节。姜夔通过自己的诗才结识了著名诗人萧德藻,并与他的侄女结婚。通过萧德藻,他又结识了范成大、杨万里、陆游、辛弃疾、叶适、朱熹等社会名流。词中追忆了他过去的游荡生活,但他认为最值得珍惜的还是昔日的友情。姜夔是一个讲究气节纯粹的诗人,他所交结的人也都是有名望又有气节的人。他拒绝了张鉴的捐官和良田,因为他更看重文学和爱情友情。他的社会关系和在诗坛的盛名使他不至于晚年贫困,死后靠别人的资助来埋葬。
最后,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与汉阳朋友久别重逢的期盼,希望能够在小窗闲话中共享情感。整首词通过描写风景和回忆往事,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壮游生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探春慢·衰草愁烟》赏析详情»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